搜狐网站
基金频道-提供基金净值和行情资讯的基金门户 > 基金专题 > 第六届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年会(2011)

圆桌讨论:转型期基金业如何提升核心竞争力

来源:搜狐理财
2011年04月12日15:42

 编者按:由《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年鉴》主办的“2011(第六届)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年会”于4月12日在北京举行,本届年会以“基金业转型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搜狐基金频道进行了现场报道。以下是《圆桌讨论:转型期基金业如何提升核心竞争力》上的精彩对话:

  主持人:谢谢刘总。我刚才注意观察了一下,你的PPT里面有一页,你讲发的黄金期货的期信,底下说国内唯一一支,这个在国内在大陆是有问题的。谢谢刘总。接下来进入到下午第一个讨论的环节。今天主题之一是讲基金业转型,第一个议题是转型期基金业如何来提升核心竞争力?有请几位参与嘉宾:国投瑞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尚健。东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裁徐建平。交银施罗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战龙。中国银行个人金融业务部副总经理杨柳。

  第一个问题就从尚总开始,今天从四位嘉宾的成份上,我看了一下,三位是基金公司老总,一位是银行的老总。我想银行对每家基金,因为你卖它的产品,都对他们有一些评价。今天的话题要讨论基金业的核心竞争力,所以首先先请三位老总每人用一句来说一下你们公司,你认为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尚健:我觉得对所有公司来讲,核心竞争力必须是它的投资能力。

  主持人:就是一定要给客户创造好的收益,这是核心竞争力。

  徐建平:打造成长性的基金投资管理公司,这是我们的目标。

  主持人:你们公司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比如说你的营销非常强,或者说你的投资能够非常强,或者说你客户服务能力特别强,我的意思是具像一点。

  徐建平:基于成长性和新兴产业的投资,这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主持人:战总,您到交银施罗德时间不长,但是肯定有自己的体会,您认为交银施罗德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战龙:过去它主要的核心竞争力还是在投资管理。当然投资管理从业界来讲,大家各自都会有一些方法。

  主持人:基金同质化还是比较严重,三位老总回答的问题都一样,基金的核心精整力就是投资能力。杨总,因为你卖基金公司的产品,当你向你的银行客户或者是渠道客户介绍每一家基金公司的时候,他们也会问到这个问题。我本来今天想每个人发一个字卡,然后写出来竞争力是什么,您来评价一下这三家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杨柳:因为要详细研究这个,当然有专门的人员来研究。他们投资管理这是其中一部分。但是我觉得还有一部分,诚信也是很重要的,我觉得这两个各占50%。面对我们的客户,好比说中国银行的客户,首先是把我们的钱,把我们客户的钱交给在座的这三个基金公司的老总。那么很重要的就是诚信。其次的就是投资管理。我觉得他们三位,从我目前研究来讲,这三个公司在我刚才讲的两个方面,诚信和投资管理方面都做的相当不错。

  主持人:您今天的压力和任务比较重,他们的观点我有时候会让您评价一下,您站在独立的角度来看待基金业的发展。刚才三位都跟大家说了,基金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是投资能力,在这个问题上,达成了一致的意见,就是同质化的一个表现。下面换一个角度,我们来讲讲差异化。今天主题是讲转型期的基金业核心竞争力在哪儿?首先问题就出来了,今天上午王老提出很多问题,为什么上午说对王老的勇气表示钦佩,请基金公司的各个老总来参加基金业的年会,然后把他们批判了一顿,这个是需要勇气的。尚总,基金业转型您觉得往哪个方向走?

  尚健:非常抱歉,我上午的会没有参加,所以我不知道转型是什么意思。

  主持人:我总结一下,前10年基金业发展规模都做的很大,现在两三万亿的份额,但是出了不少问题,你没有给客户挣大钱,但是收了大量的管理费。比如说07年大张旗鼓宣传基金,现在还有50%的人被套在基金上,所以现在业内对一些问题,包括基金同质化的问题,都产生了非常多的质疑和提出来很多问题,所以大家在十二五规划过程中,包括中国中产阶级投资者的比重越来越多的时候,发展了10年的基金业遇到了这么多问题,下一步需要进行转型。

  尚健:转型王主任讲的,我是非常赞同的。现在国内基金业确实经历了07年的发展以后,现在确实在一个非常痛苦的过渡状态。现在基金业总的规模,应该是2.5亿到3亿左右。其中1.7亿到1.8亿是从07年这一年里聚集起来的。以前大家是做规模,不断把大家的钱归起来。现在在规模上,大家看到了一个非常飞速发展的契机,现在又转向服务,转向更加有增值的这种新的业务上。我非常赞同。刚刚台湾的刘总也讲到了,现在在台湾的基金数量也很大,我们现在数量也到了七八百支了,有一天基金数量可能会超过股票数量,这种情况在美国已经发生了。在这种情况下,竞争会越来越激烈。我们现在如果说钱紧的话,各个基金公司都在试图做一个全面型的基金管理公司定位,到了现在这个程度,大家在找自己的优势,找差异化的增长点。

  基金发展到现在,我们现在能够投资海外,我们现在推出投资性的期货,诞生了很多业务点,而且经过前几年社会财富的积累,现在民间财富也越来越大,特别是这种管理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了。这种情况下对基金管理公司如何定位,如何发展,如何差异化的寻找增长点,也提供了很大的机会。我想对每个基金管理公司来讲,无外乎两点:第一点,作为一个资产管理公司,你的作用就是来投资产生收益,给大家提供投资收益的价值。你的投资能力,研究能力,这是你最核心的能力,这是你最根本吃饭的工夫,就是守正。那么你还要通过创新,通过寻找新你的竞争优势的业务点来寻求你区别于别人的增长路径。

  主持人:国投瑞银下一步要转型的话,哪个方面会出奇?

  尚健:我们刚才说核心竞争力,我们实际上是把创新放在公司发展的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上。但是我们没有说创新是我们吃饭的家伙,我们吃饭还是要靠我们的投资能力。我们在创新上也做了一些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们会坚持把这个创新,在业务创新,在一些业务模式的创新上,争取在这个方面做出一些区别于其他公司的尝试。

  主持人:许总,我知道东吴基金这几年发展速度快,但是10年跟前几年相比,风头稍微有点下降,第一,您觉得基金业要不要转型?第二,您觉得如果要转的话,要往哪个方向转,能够把整个行业,包括你们公司自己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品牌?

  徐建平:首先非常感谢主持人对我们公司的关心和关注。我也说一下,应该说10年对于我们东吴基金来讲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年,我们整体的投资非常突出。去年我们四个参与排名的基金平均的收益率是19.8%,在所有60家公司中排第二名,而且参与排名的基金,四分之三进入了前10位,股票型基金业不错,还是非常感谢各界的关心和支持。

  对于基金业转型,我非常赞成这个提法。我在10年的时候,我就有这样一个想法,而且在相关的场合上也表露了这样的想法,我觉得中国基金业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自己总结两点:一点,在专业化基础上多元化的这么一个阶段。第二,在多元化基础差异化的这么一个阶段。怎么来转型?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课题。现在刚刚开始,大家都在思考,都在实践,我的理解是三个方面:第一个实现从大而全,小而全的模式向有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的放向转变,这个方面核心是差异化。我们一直讲同质化竞争,刚刚主持人也讲了,作为基金行业来讲,为客户创造价值,这是最基本的,这个也是立业之本。在这个中间,原来我们从产品风格各方面都比较雷同,我一直讲,公司之间的差异很大意义上是规模的大小,而不是核心竞争力的强弱。所以我觉得要进入这么一个阶段。在这个方面,我们也做了一些尝试,刚刚我讲的说要打造基于成长性的公司,是基于我们对整个经济转型这么一个趋势和行业转型趋势的一个思考,选择了一条适合我们自身特色或者固有的一些优势的这么一条道路。根据整个经济转型大的趋势,我们来抓住代表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这些投资,力求实现弯道超越。所以我们现在上升到基于成长性的这么一个公司,来全力打造这么一个公司,这块通过各方面来实现差异化。我们从产品布局方面,已经初步了形成新兴产业的一条线,有一个新创业,有一个新兴产业指数基金,我们接下来还有新兴产业的主动性基金。我们从人才配备、资源整合,包括研究,我感觉我们还是有所收获的,而且去年最后的业绩也能够从某种程度上给我们一种褒奖。

  第二,从一元到多元的转变。从业务发展来讲,从一元到多元的转变。基本上我们国内目前以公募基金为主,私募或者是其他一些理财业务,相对发展比较慢一点,规模比较小。但是我觉得这块还是要业务多元化,当然这个多元化是整个资产管理大的专业化的基础上出现的多元化。而且我希望通过基金把相关发展规律的修改,进一步拓宽基金公司的投资领域,拓宽我们的业务范围。

  第三,实现另外一个转变。从增量到增量、存量并重的这么一个转变。现在这条路非常难走。那么怎么样突破呢?我们的提法就是增量和存量并重,实际上就是要关注流量。这块我们去年做了一些实践,用良好的业绩来带动,通过持续营销来带动整体规模的增长,应该说感觉还是比较可行的。去年我们整体规模增长了近80%,超过50%的增量来自于存量基金的规模增长。

  主持人:实际上从去年开始,你们已经在考虑转型的问题了,但是这里面有没有一个风险,比如说现在大家说市场投资,蓝筹的行情好像来了,寻找确定性,而不再寻找成长型,根据公司这样一个定位,似乎有一个差别,你不担心2011年东吴基金的业绩有可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你讲的转型,让我们理解更多是投资风格和产品的转型,而不是公司治理结构整体方面的转型。

  徐建平:我觉得是我们公司整体的转型,我们只是在产品线上更多注重成长性或者是新兴产业的投资,但是不是说放弃所有的其他投资,我们从特色的产品线,我们有一些调整,然后还有通过其他的产品来满足投资人不同的需求。经济转型是一个大趋势,在这种情况下,新兴产业发展整个从投资来讲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风格短期的改变,不能改变长期的趋势,这块我们还是看好整个经济转型。

  主持人:谢谢徐总。可能他们从去年就开始思路,所以思路比较清晰。战总,你在国外的基金公司待过,现在是在合资基金公司,对基金业了解比较深,你觉得下一步交银施罗德转型方面有没有一些思考?

  战龙:先说这个题目,今天的题目是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我比较欣赏可持续发展。现在说的东西,遇到点困难就说转型。你回过头来看我们的行业,现在是有一些困难,但是是不是说我们现在发展不了了?非转不可了?关键是你从我们发展来看,我们现在只有13年历史,而这13年的历史,我们跨越了西方世界几十年的历史。说我们的规模不大,25000亿,合成美元也是4000多亿。你想想美国从三几年、二几年开始,我估计它到了70年代都没有这个规模。到70年代末,我估计加起来也到不了这个规模。所以我们花了十来年的时间,走过了别人五六十年走过的道路,这个成绩是非常突出的。首先我们要承认我们取得的这些成绩,包括投资业绩。好像评价负面的很多。但是我看了一下研究,从过去几年去看,你把它累计下来,实际上它还是给投资人带来了很客观的投资收益。你在任何一个市场上,它都会这样发生的。而在任何一个危机之后,我们这个市场普遍的业绩跟基准比较,比海外投行要强多了。这个方面也是我们的成绩,并不是说我们比别人差。

  从收费来讲,我们现在整个管理费也好,销售费也好,我们收费在世界上都是很便宜的,特别是从发展期来讲,这是在其他地方看不见的,哪怕在10年前,在西方的发达市场,不管是管理费还是销售费,都比我们这儿高几倍。所以说我们这个行业发展的非常迅速,我们实实在在给投资者带来的收益,带来了实惠,这是我们取得的成绩,我觉得遇到一些困难,我们没有妄自菲薄。

  还有一个从规模来讲,从这个行业,不管是国内到国外,特别是看国外几十年的发展,基金行业的发展,它是需要靠牛市来推动的,在没有牛市的情况下,你看不到基金行业整个的发展,通常都是在一个大的牛市来了之后,整个行业才随之大发展。我们过去两三年从高点下来,我们份额没有增加,规模没有增加,这个很正常。

  看统计数据在国外,任何一个熊市到了高点,不管这个东西回去了多少,甚至超过了原来的高点。在之后的近4年,都是净赎回。

  主持人:你觉得再赎回一年行情就来了?

  战龙:我们周期比别人短,很有可能我们不用一年牛市就来了。我们现在遇到的一些困境,是这个行业正常的,没有什么不正常,所以没有必要说我们现在怎么着,我们自己不好了,我们要怎么去转,我觉得不是这样的,但是你要说我们发展的历史非常短,有没有进步的空间?有很大。我举几个例子,比如说从我们上午提到的,现在我们基金行业受的一个威胁,是银行业的理财产品对我们的挤压。同时我们行业的竞争白热化,大家拼命在发新基金。在你发基金的过程中,你要创造出很多基金经理和从业人,这又变相了提高了整个人员的成本。收入受挤压,成本受挤压,你肯定觉得我们现在的日子很难过,但是你回过投来想想,银行做理财产品,当然说监管,同一起跑线来竞争,银行有它擅长的,基金公司也有它擅长的,银行原来没有做,可能是因为受到了保护,或者说银行的中间业务没有这么重要,银行现在上市了以后,中间业务很重要,它做理财产品是一个大势所趋,我们没有必要在银行擅长的领域跟他们做竞争,我们要找到我们这个行业竞争的长处,巩固我们的基础,我们更重要的是看可持续发展,最根本的东西还是把我们自己的从业能力加强。这个不是同质化竞争,这个是这个行业生存之本。真的有眼光的人做了投资,加强了从业的能力,在80年代有牛市的时候,它一下就起来了。所以没有必要太害怕这个行业目前遇到的一些困境。

  还有一个,我们行业目前的竞争,大家都在发基金,我们现在发基金的概念有点像之前航空业降价竞争。什么概念呢?当你没有牛市的时候,整个行业就这么的钱,谁变相的降了价,你就觉得体的份额会增加。因为我们现在发产品,还不是说想什么时候发就什么时候发,想发什么就发什么,如果你觉得整个盘子这样,我今年能够比别人多发两支产品,可能我就占了便宜,这实际上是一种降价的行为,这个东西是不能长远的。所以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是把它充分市场化,你就让大家随便去发。

  主持人:这个跟巴曙松的观点有点类似,让牌照变得不值钱。

  战龙:这样大家就把注意力从迅速的增加产品的数目,加快产品报批的速度,回到了最根本的怎么加强我们从业能力上,这是根本的,这是可持续发展的。

  主持人:战总先回答的转型的问题,在他看来不存在转型的问题,最多是一个转变的问题,有一些问题解决的不好,现在改变一下方式把它改一改,可能就会好一些。杨总,你接触基金公司比较多,您觉得存在不存在所谓的转型的问题?越讨论,是不是这个话题有问题?

  杨柳:其实就是刚才我所讲的,可能我带点中庸。我这个中庸并不是说无原则的中庸,我感觉战总的观点,我实际上是赞同的。因为从第一支开放式基金,我是在中国银行负责销售的,基金的暂行办法,97年的暂行办法我也参与起草制订了。我觉得我们基金业,从我所从事的这么多年的观察,我觉得基金业应该是非常健康的,可以这么说,基金业从来没有把老百姓一分钱搞掉了。这个行业从法律结构,从各个方面都是诚信的,所以说做的非常不错。

  而且我觉得现在我们这里面,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实际上基金业,胡立峰主任也做了很多研究,而且我觉得基金业投资也是做的相当不错的,在很多领域都大幅战胜了指数,这个肯定与基金公司管投资的老总努力是分不开的。基金业没有牛市,是熊市,但是我说在熊市的时候,也要多宣传基金业,要做的规范,要多做宣传。这个行业我一直在观察,做的相当不错。

  还有一点,实际上创新也是非常不错的。像转型,转型不是在某一个时刻进行一个转型,它是一场革命,革命要推翻所有的东西,我觉得我们基金业的转型要逐步,一步一步的量变,然后到质变。最早几年是封闭式基金,后来变成了折价了,发不出去了,但是我们这个国家开放式基金很快就推出来了,而且在投资方面,因为流动性管理要求很高,而且这几年管理也没有什么问题。我们开放式基金做的电子化的销售系统,我觉得也做的很好。从这方面来讲,我觉得我们从封闭式到开放式的转型,转的很好。

  后来到产品的品种,最早做股票,后来做债券,做货币基金,货币基金又做了分级,后来又做一些海外的K币,从目前来看都做的不错。我觉得转型这几年不断在做,并不是说我们没有做,刚才东吴的老总,包括国投的尚总,他们都在做,尚总和徐总,还有战争总统,讲的我都赞成,转型是必须的,但是不是说没有做。

  主持人:但是你刚才讲的过程,从封闭式到开放式,是一个比较大的转折点,但是刚才你提到比如说各个产品,就像你刚才说的都是一个量化的变化,规模的变化,产品品种的变化,你强调是一个量变,在你看来质变是什么?

  杨柳:实际上在量变过程中也有变化,从股票基金到那么多收益型基金来讲,这个就是量变。就拿现在我们最早卖的KDI,随着后来KDI业绩提高,现在我们银行客户对KDI的态度,已经发生了太多的转变,这又是另外一个质变。质变和转型,它实际是在不知不觉就发生了。

  主持人:比如说我们聊转型,从数量增长向要质量的增长,从营销型的基金向研究型的基金,这种是不是一个大的变化?

  杨柳:这也算是一种转变。但是这个转变,实际上在过去也都在发生,并不像部分媒体报道的基金公司只是追求规模,只是想来赚钱。实际上在基金公司里面,很多基金公司的老总都是在像你刚才所讲的,要创新,要增加者的回报,而且在质量方面,包括诚信方面,包括安全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

  主持人:杨总您是一个非常好的营销型人才,夸别人都夸在明面上,夸自己的时候就隐藏的比较好,比如说谈到基金公司没有把钱挪到别的地方去,想挪也挪不走,因为钱在你们那儿,实际上是夸银行把大家的钱看的非常好。杨总非常善于整合,也善于营销。听了刚才三位老总,包括来自于银行的代表几位的探讨,转型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话题,但是并不是说在某一个节点上一下变成一个类型的公司,这个过程在潜移默化的发生,既然一个战略上的问题大家没有太多的疑虑,我们就目前基金业存在的一些小问题,希望改变的,无论是制度方面,还是说共识本身放大家觉得要改变的一点点问题在哪儿?这个问题多一些思考的时间。我们从战总这儿开始。比如说现在基金业存在的问题里面,你觉得需要马上解决的一个问题是什么?

  战龙:刚才我也提到了,就是大家新发产品太多了,重首发,不重营销。我们谈到基金这个行业,它最核心的就是一个不断地进取的行业,我们小时候讲的天天向上,是这么一个行业,没有停止的时候,你要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加强你自己的实力。这些年来你加强的是什么,加强的是自身的投研能力也好,营销能力也好,创新能力也好,这个东西是不断在做的。只是说在某个领域分管了以后,你把它扩展到下一个领域而已。

  还有一个问题,我们现在可能在原有公募基础上,我们可以看一些更广阔的领域,比如说在海外的投行,他们的投资标的,有可能像房地产信托计划的东西,甚至是有基金直接投到房地产里面去,做房地产基金,包括大的公司有对冲基金,对冲基金并不是像索罗斯这样的基金,它也有低风险,有套利型的,包括股指期货,刚才台湾朋友讲,他们利用股指期货,包括商品期货给投资者创造回报,我觉得我们现在,我希望通过基金法的修改,把这个领域拓宽了。拓宽了之后,基金行业本身抗风险能力也在增加。我们说投资的时候,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面,我们现在这个行业有点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面,因为我们现在投资标的太集中了。如果把我们的业务领域拓宽了,其实我们抗风险能力就更强了,我们可以创新的东西就更多了。

  主持人:扩大可投资的范围和产品创新的范围,这是战总提的一个思路和想法。再听听徐总的。

  徐建平:我对上一个问题补充一下,我觉得有一点是肯定的。中国基金业这么多年的发展,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刚刚我讲转型,为什么没有讲这个呢?因为他们前面都讲过了。短短10多年时间能够发展到这么大的规模,然后让整个理财市场,现在发展的这么好,而且在这个中间,为理财市场培养了这么多专业人才,提供了很多制度的文明,我们很多基金业的制度优势,现在为什么说慢慢在弱化呢?实际上其他的相关理财行业都在用,倒过来讲,也是对中国产品管理市场的一种贡献,所以我特别补充一下。

  对于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我想也不能面面俱到,刚才我讲的几个转型中间,实际上解决行业或者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的问题。在这之上有一个问题大家都比较关心,就是治理跟机制问题。我觉得这个问题基金业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必须要来加以转变,或者说在这个方面有所突破,这个方面最关键的,要根据我们整个行业的一些特点或者是特性来规范,来发展。这个中间,我感觉基金业特有两大特点,第一个特点,它是双重委托,我们一般的公司它是一重委托,但是基金公司是双重委托,股东把钱交给管理层,然后持有人把钱交给管理。第二,人才在经营中间,或者是发展中间的重要性,应该说在所有行业里面是最突出的,这一点前面已经阐述了,不多说的。所以我们在整个治理和机制安排上,要结合这么一个特点来做这个事情。原来我们的治理机制,都是以资本为核心的,包括现在整个架构。我们这个行业应该更多的强调人的作用,所以应该建立一种以人为核心的治理机制,最关键就是要重视人力资本,尊重人才,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建立长效机制和制度安排,包括法律法规相关的配套。

  主持人:主要是解决人积极性的问题。

  徐建平:关键是能够把管理人的利益能够综合起来。

  主持人:拿到手里的,确实有点少。

  徐建平:我觉得要把利益捆绑在一起,是利益要一致性。我们从持有人也好,股东越好,管理人也好,他其实在公司里面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它是一个共生关系,但是这个关系必须是互利共生才行,这样行业才能可持续发展,所以这里面机制安排最重要。

  主持人:尚总,觉得现在需要解决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尚健:行业问题大部分是老声常谈,无外乎就是人才、机制,还有就是创新的能力。刚刚徐总也讲了人才机制的问题,这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但是这个问题,包括我跟每个老总都一样,每年到这个时候,或者是更早一点,就要商量奖金问题,老总每年在这个时间是最困难的时间,要为大家来讨利益。比如说在深圳,深圳对金融企业也有很好的政策,金融企业的高管,他已经赚了很多钱了,已经在社会的最顶端了,为什么还要再补贴?金融机构的高管,你们已经拿了这么多钱,还要拿纳税人的钱来给补贴。在良心和责任之间也是挣扎的很剧烈。对于这个问题,你在这么一个竞争的环境当中,最顶端的人才毕竟是稀缺的,你现在是在跟私募,跟其他别的行业在这个层面竞争。可能是没有什么解决方案。

  现在基金行业在这种没有解决方案的情况先一步一步往前走,面临的情况就是高端人才不断流失,剩下的就是没有长大的年轻人上来挑战,这种情况在美国也是普遍问题,这个事情非常常见。这个问题是没解的,就是不断呼吁,不断来寻求解决方案,看看再过多少年我们能不能找到这么一个答案。

  主持人:你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够看到。看你对这个问题很无奈。

  尚健:很无奈。

  主持人:需要解决的问题暂时解决不了,其他的问题都不是大问题在你看来?

  尚健:这个问题,我们现在要思考为什么拿了这么多钱。现在你付了很多钱,但是跟你现在提供的服务是不对称的。这个行业它本身是行业的一个很大问题,本身这个行业的盈利模式、商业模式就决定了这样。

  主持人:我印象很深刻,前年的时候,下面第一排坐了很多协会的领导,场上嘉宾不敢说太多不好的东西,虽然说了一下,都是一带而过。但是今年这届会为什么我愿意来了?因为没有领导,我就知道今年这届会办的很好,大家可以真正畅所欲言,也可以直面基金业发展的问题,我们在肯定自己成绩的同时,也看到了很多问题,也在寻求解决办法。

  时间关系,我们今天讨论了关于竞争力和转型的问题,虽然这个话题现在还有争议,但是每位嘉宾都给了大家不同角度的思考,希望他们的观点能够为大家在2011年基金业发展过程中起到一些借鉴和帮助。感谢台上四位嘉宾。第一个环节讨论到此结束。

(责任编辑:姜隆)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