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基金频道-提供基金净值和行情资讯的基金门户 > 基金专题 > 开放式基金十周年记

合资基金十年沉浮

来源:第一财经网站
2011年09月17日16:35

  从招商证券与荷兰国际集团在2002年共同发起成立招商基金始,合资基金在中国内地悄悄进入了第十个年头。十年来,合资基金历经浮沉,有过风光,亦有无奈与惆怅。

  从招商证券与荷兰国际集团在2002年共同发起成立招商基金始,合资基金在中国内地悄悄进入了第十个年头。十年来,合资基金历经浮沉,有过风光,亦有无奈与惆怅。

  上周,一则消息在上海的基金圈子内悄然流传,某小型合资基金公司在经历了“换帅”风波后,外资股东还是选择了“撤离”。尽管传说中的“接盘者”实力强大,但对于这家在业内苦撑多年的小型基金公司来说,外资股东的离开有些无奈。

  长期以来,外界对于合资基金公司群体有着一种看法,在“光环”背后往往充满苦涩。而对于经历沉浮的各大合资基金公司来说,选择“扎根”中国市场或是长久生存之道。

  昔日风光

  曾几何时,合资基金公司成为国内资产管理行业的一道“风景线”。据不完全统计,海外几乎所有大牌金融机构都以各种方式成功登陆中国市场,其间,与国内机构合资成立基金公司,成为这些“大鳄”们的一种有效途径。

  一位基金业资深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A股2001年步入熊市,在“基金黑幕”曝光之后,国内基金行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本土“老10家”基金公司之外,有着“贵族血统”的合资基金公司陆续进入投资者的视野。“尽管当时许多人对这些‘外来者’有着各种看法,但随后的‘股改行情’中合资基金群体的表现极富戏剧性。”

  据这位人士回忆,真正意义的合资公司是从2003年这批公司开始。由于过去一段时间投资者对老牌基金公司持保留态度,而没有“历史负担”的合资基金进入投资者视野后,马上得到广泛呼应。“呼啸而来的大牛市,令相当一部分投资者选择了合资基金公司,后者也进入了辉煌时期。”合资基金规模快速发展,并在国内市场上获得“半壁江山”的地位。

  在合资基金公司发展过程中,离开不开一个重要话题,即以“投资者教育”为首的各种相对先进的行业管理理念相继进入国内投资市场。

  上海某大型合资基金公司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如果分析合资基金公司在国内所做的工作,他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领域:首先,在投研方面注重价值投资和长线投资。其次,立足“投资者教育”,把各种在海外市场上行之有效的投资理念引入国内市场。再者,在企业文化和品牌宣传上用力颇多。此外,在产品创新上有一定的贡献。

  而在合资基金“大佬”眼中,对于评价基金业绩方面的长线思维占了上风。

  另外,基金行业的“契约精神”也在部分合资基金公司管理者眼中格外重视。一家合资基金“当家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为了达到“契约精神”,公司方面较早引入了“员工持有本公司基金产品”的激励机制。

  苦撑大局

  不过,眼下的行业竞争形势对于各家合资基金“大佬”而言确实是残酷的。一方面,经历了多年的苦心经营之后,本土基金公司茁壮成长,无论在规模和业绩上都昂然进入行业前列。与其相比,出于“水土不服”、人员流动频繁、法人治理结构等诸多困扰,部分合资基金公司长期在业内处于“垫底”位置,有的公司不得已通过频繁“换帅”等方式以图“东山再起”,有的公司外方股东开始选择撤退。在此背景下,一些弊端也开始在合资基金公司中有所抬头,比如,“老鼠仓”、重大技术性操作失误、内部争斗、“八卦消息”等开始侵入合资基金公司。

  用一位业内权威人士的话说,基金业绩才是基金行业“契约精神”的最好诠释。综观合资基金发展至今的“路线图”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没有一份好的成绩单,普通投资者自然会“用脚投票”、弃之而去,而长期业绩不振所引发的资产管理规模不济,也必定会引起利益各方尤其是公司股东的“用手投票”。

  面对部分合资基金公司的困境,一些业内人士也给出“药方”。比如,通过在一些创新业务上的突破,获得未来的发展空间。来自券商资产管理部门以及阳光私募基金的观点是,由于公募基金最为强大的是渠道和品牌,因此,在运营公司时似乎可以借鉴海外的经验,即把投研业务进行“外包”,让更有能力的人士来“提振”基金业绩,改变其在投资者心目中的不良印象。

  正所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经历了煎熬之后,合资基金能否度过这轮行业发展的“冰冻期”,迎来一个新的发展局面?业界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姜隆)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