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基金频道-提供基金净值和行情资讯的基金门户 > 行情数据 > 行业分析

90只次新基金申购赎回全景图 六只赎回超25%

来源:理财周报
2010年05月17日08:00

  农银汇理策略净赎回17亿,同业称“不能按常理分析”

  银行系基金公司一方面有天然的渠道优势,另一方面又很容易陷入大量募集——巨额赎回的怪圈

  理财周报记者 王小静/文

  一方面在基金难发的年代创下了近百亿元的新基金发行规模,另一方面旗下次新基金又成为今年第一季度被赎回的冠军。农银汇理走入了自设的怪圈。

  IPO崇拜狂想症一直是中国基金行业的痼疾。随着今年产品通道的完全放开,新产品乱箭齐发,加之市场动荡起伏,很多基金公司逐渐开始接受首发尴尬的现实。但是农银汇理、中银基金这些银行系的新宠们却依然在狂奔。

  狂奔的后果是,基金打开后就面临着大量赎回。

  17亿净赎回“冠军”

  一季度,受市场震荡下行影响,绝大多数股票型基金表现不佳,其间成立的次新基金业绩也受到了拖累。根据万得资讯统计,从去年6月1日至12月30日,国内成立的普通股票型基金共有23只,其中有20只净赎回。

  不过,理财周报发现,虽然绝大多数次新基金处于净赎回状态,但是赎回的绝对数量并不大,有17只基金都将净赎回控制在5亿之内,超过5亿净赎回的仅有三只基金,分别是农银汇理策略价值、国泰中小盘成长(LOF)和大成行业轮动。其中,非常明显的是农银汇理策略,总共赎回达到17.95亿,远超赎回量排在第二名的国泰中小盘成长(LOF)基金近8亿。

  农银汇理策略的巨额赎回同其表现不佳的业绩有很大关联。农银汇理策略成立于去年9月29日。此前A股市场刚刚经过8月、9月的大跌,应该说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建仓时点。但是该基金却没有表现出应有的业绩。从净值来看,从成立至今最高净值仅达到1.04附近,绝大多数时间净值都在1以下。在其被大量赎回的第一季度,这只基金的涨幅为-2.64%。是旗下所有基金中表现最差的一只。

  相较而言,与农银汇理策略几乎同一时期成立的同类型基金大摩领先优势(成立于2009年9月22日)却充分掌握了市场时机,一直跑在同类型基金的前列。第一季度涨幅为6.80%,二者相差9.44个百分点。理性的基金投资者也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不同基金的态度。大摩领先策略在第一季度净申购达到16.27亿。在业绩拉开近10个百分点的同时,二者申购和赎回之间的差距也达到了34.22亿。

  栾杰和程涛两位基金经理管理的农银汇理策略基金并非是农银汇理基金公司被赎回的唯一案例。

  “这个公司是特殊案例,不能按常理分析。”上海一家基金公司的副总经理对理财周报记者说。因为农银汇理旗下的基金被大额赎回已经成为惯例。

  2009年,农银汇理就成为被赎回最多的基金公司之一。其中,第一季度净赎回比例最大,赎回率达到48.28%;第三季度也“荣登”赎回量榜首。而且赎回覆盖旗下所有基金。

  有趣的是,在农银汇理这家基金公司不断刷新赎回纪录,稳坐赎回第一把交椅的同时,她又是一个IPO大户。今年3月下旬,农银汇理中小盘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首发募集规模97亿,这是今年到目前为止首发募集资金最多的一只基金。

  IPO崇拜重症难愈

  大量募集,巨额赎回。再大量募集,再巨额赎回……农银汇理似乎无法摆脱这个怪圈。但对于IPO的崇拜狂想症却是整个基金行业的痼疾。尽管大家都知道这并非是一个有效的发展手段,但在规模的压力下仍然乐此不疲。

  “你看国外的那些著名的大基金,一开始都是规模很小的。发展了很多年才有现在的规模。可是中国呢,一打开就要赎回。”上海一家基金公司总经理在接受理财周报记者采访时说。这是一位圈内公认的以业绩为导向的基金公司总经理,更是对IPO要求不是很严格的罕见“国宝”。可是,当记者问他为什么你不那么重视IPO时,他连连摇头。“谁说我不重视啦?我当然很重视。”

  由于盈利模式是收取管理费,所以长大的渴望对任何基金公司都是必须的。特别是对具有得天独厚的渠道优势的银行系基金公司而言,他们长大的渴望尤为突出。

  历史上看来,凡是银行系基金公司发产品,都会在同一时期多少创造个小高潮。今年前四个月,不仅产品完全放开,新基金发行扎堆,而且市场跌跌不休,这一切都导致了产品发行的举步维艰。即便是前15名的基金公司也很难逾越15亿的发行大关。一般的小基金公司只要接近10亿就已满足。相较而言,中银蓝筹60亿和农银汇理中小盘97亿的巨额首发令人啧啧惊叹。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尽管银行系基金公司占尽渠道优势,但多年下来,除了交银施罗德之外,其他基金公司几乎都业绩平平。不得不说这与对IPO的盲目崇拜有很大的关联,因为规模的大起大落严重影响了基金经理的投资节奏。

  尽管如此,很多银行系基金公司的老总仍然愿意做此类的面子工程。因为,当前银行系的体制让他们别无选择。

  “在外人看来,基金公司老总很了不起。但在整个银行体系来说根本就不值得一提。”一位银行系基金公司老总对记者说。如果待遇相当,在基金公司老总和副行长之间选择,几乎没有人愿意选择前者。因此,在短暂的任职生涯中,可以理解冲基金规模对高管的重要程度,也可以理解IPO崇拜狂想症几乎是无药可救。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转发至:搜狐微博 白社会
责任编辑:王旻洁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