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2011年,基金业绩令基民十足心寒。统计显示,去年至今,656只开放式基金(非货币和QDII)中,高达九成的基金有不同程度的亏损。而有别于金融消费领域的银行理财产品、信托产品等,作为基金的持有者,基民很难有渠道去有效表达自己的诉求。
“3·15”前夕,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
记者在走访了工、农、中、建等多家银行时发现,有别于去年年初时相对积极的推销,今年的理财顾问们对于基金的态度更为谨慎。
被转移的咨询 “我去年做了你们一个嘉实服务基金、嘉实主题基金、兴全社会责任、工银强债A、华商盛世成长五只基金组合的定投,现在亏了很多,现在赎回合适吗?”
招商银行(600036)北京某支行,年近50岁的王女士这样咨询对面的理财顾问。
“呃,要是占用您的资金不是很多,您还是拿着吧。我们手上拿基金的也都亏着呢,现在卖了岂不亏得很多。”
“你们当时推荐的时候说的是你们挑选出来的业绩表现不错的产品,还给我看了收益图。”王女士不解地问。
“那个也都是过往业绩,我们也没想到去年的业绩那么不好,去年大多数基金都是在亏的。”
“那今年还能投资基金吗?要是我想做基金方面的投资,请问有什么推荐的吗?”王女士继续问道。
“您要想投资基金的话,建议您买新的基金,老基金的业绩去年都不太好,我们不是很推荐。”话语间,理财顾问开始拿起手边的保险理财产品,“我觉得,您要么做一些(银行)短期理财产品,要么可以考虑下这只和保险挂钩的产品,这些都是有相对稳定的收益。”
“我看到你们那个黑板上写的啥黄金定投,能给我介绍下吗?”王女士又问道。
“哦,那个啊,那就是以黄金为主题的基金定投,不是特别推荐,我觉得这款(保险理财)产品相对合适您些。”就此,王女士有关基金的咨询被彻底转移开……
事实上,在记者的走访中,其他几家主要的渠道银行都有类似的情况。
理财顾问的不积极、基民忐忑不安的持基心情,这些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过去一年基金业绩的“映射”。来源中国经济网)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