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以来成立的次新基金在今年表现出了两极分化的态势。得益于A股市场首季的回暖,去年年底成立的一批次新基金今年以来净值跑赢多数老基金,多只基金甚至在建仓期就进行分红。但与此同时,有些次新基金规模的缩水幅度也让人颇为吃惊。
次新基金业绩两极分化 20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
11年以来成立的次新基金由于发行规模较小、没有历史仓位包袱、排名压力较小、适合灵活操作,基金的表现更能体现出主动管理能力。截至3月21日,293只主动股票型基金今年以来平均收益率为7.41%,其中去年成立的55只主动股票型基金表现突出,在收益率超过10%的21只基金中占据8席,收益率最高的前10只基金中次新基金更多达6只。其中,尤以景顺长城核心竞争力、大摩多因子策略、申万菱信量化小盘和民生加银景气行业4只表现最为突出,今年以来净值涨幅分别达到16.98%、15.93%、14.34%和13.89%,成为今年股票型基金的反弹黑马。
景顺长城核心竞争力成立于2011年12月20日,其3个多月的表现十分抢眼,是今年以来收益率最高的次新基金,在所有股票型基金中也位居前列。在1月份沪深300指数上涨5.05%、2月份上涨6.89%的情况下,积极建仓的策略令其1~2月份净值增长率高达13.29%,远远超过同期大盘。而在3月份至今的调整中也跑赢沪深300指数。截至2012年3月22日,7只分红的股票型基金中有2只是去年年底成立的次新基金,其中景顺长城核心竞争力此次分派红利每10份1.5元,是分红金额最高的次新基金。
有人欢喜就有人忧,排名股票型基金后10位中也有1/3为次新基金,今年以来净值收益为负,其中汇丰晋信科技先锋、国泰事件驱动、鹏华新兴产业位列倒数三名。汇丰晋信科技先锋以-1.06%的幅度领跌,其重仓的
中国联通1月份下跌6.87%,
双鹭药业跌幅更是高达18.6%。而包括交银先进制造在内的10只次新股票型基金自成立至今的回报率跌幅均超过15.3%,纽银策略优选跌幅更深至25.5%。像华安科技动力、信达澳银产业升级等不仅3月份排名落后,在1~2月份大盘反弹阶段也未能把握住机会,仍明显跑输大盘。
建仓时机决定近期业绩 对于次新基金来说,“出生时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基金业绩的好坏,诞生于不同时点的基金在市场行情转换时境遇差距悬殊。由于不同行情背景下成立的基金直接影响其建仓态度,在日后市场趋势发生转换时便会带给其净值不同的际遇。
得益于把握住了良好的建仓时机,去年年底成立的一批基金表现优异,四季度相对较低的点位对新基金的建仓提供了不错的条件。自成立至今回报率收正的次新股基均成立于去年下半年,且其中近8成基金的成立日期集中在10~12月份,而因避开了9月份的急跌行情,10月份之后成立的股基回报率大多数收正。从成立时间看,景顺核心、民生景气分别于去年12月20日和11月22日成立,这两只基金显然采取了成立后逆势快速建仓的策略,充分分享到了本轮市场触底反弹的涨幅,收益率明显超过老基金。记者发现,目前排名靠前的次新基金基本上都是敢于在股市低位建仓,从而成功踏准反弹节奏,今年以来净值涨幅大幅领先。而成立至今回报率收负的次新股基则多成立于去年上半年,尤以1月和5月为主,成绩不佳与当时的市场行情有密切关系。
帮忙资金打乱建仓节奏 建仓节奏也会影响基金业绩。由于建仓节奏会受到诸多干扰,这将导致基金错失反弹良机,影响收益。通常而言,新基金有近6个月的建仓期,这期间帮忙资金“注水”冲首发规模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为了能够让一批帮忙资金顺利撤退,基金的投资操作或多或少地受到了限制,而这也导致了次新基金规模严重缩水、“忽胖忽瘦”。
据统计,在30只1亿元以下的偏股型基金中,有7只是2011年成立的新基金,而这7只新基金的最新资产规模与成立时募集规模相比缩水幅度均达到70%以上,其中3只缩水比例甚至超过80%。缩水最厉害的当属华富中小板,成立不到1个月的时间规模就缩水了88.55%。该基金成立于2011年12月9日,12月23日打开赎回,然而到年底仅5个交易日内规模就从6.75亿份锐减至年底的0.77亿份,平均每个交易日净赎回1.2亿份。而境遇如华富中小板者在去年成立的一些中小公司的次新基金中不在少数。
作者:郝宁 (来源:证券市场红周刊)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