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董事会成员中,徐刚和葛小波为王东明心腹,三名独立董事也由王东明钦点,朱武祥曾任职中信基金
在经过数年争夺后,华夏基金,终于姓“王”。
2012年5月11日,华夏基金公布新一届董事会名单:中信证券董事长王东明、副董事长范勇宏、国联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华伟荣、春华资本集团主席胡祖六、中信证券董事总经理徐刚、中信证券董事总经理葛小波;独立董事清华大学朱武祥、谢德仁,原中银基金董事长贾建平。
“这才叫一股独大、卖方控制买方,让这样的董事会选出来,证监会是要负责任的。”一位与华夏基金渊源颇深的人士向理财周报记者表示。
据接近中信证券的人士透露,即便在中信证券内部,徐刚和葛小波也被视为王东明心腹。
而2011年中,由于海航集团临时撤出,华夏基金两份股权无人摘牌,正是王东明亲赴无锡面见国联集团董事局主席王锡林,促使国联集团下决心入股。
另据理财周报记者了解,虽然华夏基金公告并没有说明胡祖六与任何股东方的关系,但是董事会中胡祖六确实由山东海丰派出。为了绕过证监会关于基金公司股东的限制,胡祖六不惜借壳入股。
而三名独立董事,据接近华夏基金人士透露,也都由王东明钦点。其中朱武祥原本就曾任中信基金独立董事,与中信证券渊源不言自明。
以此而论,目前的董事会9个席位中,王东明已经能够影响除范勇宏之外的8票,而其几乎完全控制的票数达到6张,彻底打破了沿袭数年的“王东明+范勇宏+3名独立董事”的均衡结构。
前述接近华夏基金人士向理财周报记者表示,范勇宏、王亚伟以及拟任总经理的滕天鸣的目前安排只是为了平稳过渡,范氏团队已有计划整体撤出华夏基金。预计现任高管中,滕天鸣、张后奇都有可能离职,而吴志军、刘文动更大可能留任。
动荡仍在继续。
三年三次争斗,范勇宏股权梦成空
2010年夏天、2011年夏天、2012年春天,市场曾经三次集中传言,范勇宏即将离职。
2010年夏,范勇宏发现大股东中信证券不容其在股权转让中发表意见,也并不支持对于管理层的股权激励,愤而赴美三月。回国后,他发出一封著名的内部邮件:“12年来我们爱华夏如家(真的是家吗?)”
2011年夏,华夏基金新的股东已经基本确定,范勇宏联系的机构出局,华夏基金管理团队梦想的股权激励计划成为泡影。
当时中信证券已下决心,即便在转让51%的股权之后,也必须掌控华夏基金的实际控制权,因此一直寻求只有财务投资诉求的股东。
理财周报此前曾经报道,华夏基金目前第二大股东南方资产,其入股华夏的资金来源有可能是其管理的PE基金——长威基金。据理财周报了解,此后证监会曾经要求有关机构对此做出解释。
胡祖六目前的公开身份是春华资本集团主席。此前曾有媒体报道称,在华夏基金最终敲定股权受让方的2011年11月8日前一天,山东海丰国际航运集团有限公司更改了工商资料,胡祖六成为公司新的法定代表人。
华夏基金公告中,并未明确提及胡祖六与山东海丰国际航运集团有限公司的关系。
因此,胡祖六借道入股,应该也是为了满足证监会关于基金公司股东的规定:“持续经营三个以上完整会计年度。”——春华资本集团成立于2010年,在2011年11月时显然不能成为任何一家基金公司的股东。
据传,在所有股东高价购入华夏基金股权之前,都一直只和中信证券沟通,从未与范勇宏团队接触。
2012年春,华夏基金管理层精心设计并且间接持股的第三方理财公司“华夏人理财顾问有限公司”曝光。令华夏基金管理层愤愤不平的是,关于这家公司的设立,此前王东明已经知晓,在华夏基金的董事会上也通过并形成决议。但在理财周报报道之后,中信证券却翻脸指责了华夏基金管理层,火线叫
停了这一项目。
最终,双方沟通陷入僵局,范勇宏选择了离去。
新股东急眼,83亿巨资23年回本
在范勇宏、王亚伟抢先抽身离去之后,留守的管理层,承受了更大的压力。
“2011年新进来的几个股东非常着急,华夏基金目前的盈利状况远远低于他们的预估。”前述接近华夏基金的人士表示,“他们一直在要求管理层把利润做出来。”
2011年,5家机构一共付出了83.44亿元购买51%的华夏基金股权,当时的平均价格是,每10%的股权估值16亿元。这一价格是基于华夏基金2011年利润总额15.98亿做出的。
而现实是,中信证券2011年年报最终披露,2011年华夏基金营业收入28.4亿元,利润总额8.85亿元,净利润6.67亿元。此净利润数据比2010年下降了接近40%,不足预估数字的一半。
2012年3月中旬,华夏基金打开旗下数只基金申购。公司解释是,接下来看好蓝筹股行情,认为投资者此时购入旗下较为大型的基金,将有赚钱效应。
但是与此同时,业内流传说法认为,华夏此举与公募规模不断下降有关。从华夏基金季报以及华夏投研部门对外交流观点来看,华夏对于后市偏于谨慎,没有明显集体加仓迹象。范勇宏更是曾经公开表示,2011年个股行情大于整体机会。在证监会网站上,华夏基金只新上报了一只债基。
以上迹象,无法得出华夏基金看好后市尤其是蓝筹行情的结论。
因此,有业界人士认为,在股东方的巨大压力下,一向不急于求成的华夏基金终于动作变形,时隔数年之后重新把规模扩张提上日程。
而几乎所有人都认为,王亚伟和范勇宏的离去,有可能导致华夏基金规模和管理费收入的进一步下降。具体影响,可以在今年的基金二季报中看出。
“第一,如果下半年没有一轮牛市出现,华夏的收入和利润可能进一步下滑;第二,今年或者明年就将失去公募老大地位。”一家大型基金公司高管对王东明时代的华夏做出预言。
即便按照2011年华夏6.67亿元的净利润计算,即便全部分配,新股东们也需要23年才能回本。
如果其中有股东的钱源于PE募集,显然压力更大。华夏盈利能力下降之后,股权价格也将发生变化,很难回到160亿元的估值高位。
“(新股东)他们根本就不明白,这个行业是靠人做出来的。如果管理层不稳定,华夏根本不值那么多钱。以这样的价格购入华夏,还不如直接去设立新基金公司。”一位华夏老人表示。
王东明难题,华夏靠什么?
尽管涉及华夏基金巨变的多家机构都全过程表现克制,不喜媒体的王亚伟甚至亲自召开媒体见面会、力求平稳过渡。但毫无疑问,王东明面对的,仍然是一个处境艰难的华夏。
“如果滕天鸣有计划离去,对于华夏的影响会更大。”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滕天鸣多年来协助范勇宏处理华夏基金日常事务,自己对于产品和系统的理解十分深刻,是基金行业难得的人才。
而华夏多年来被视为核心竞争力的投研部门,则刚刚结束了一轮调整。多位基金经理变动,均无法解决旗下主动型基金共同面临的问题:在非单边市场下,大型股基难有作为;而基金只数多、基金经理多,看中的股票不足则限制了单只基金依靠个股投资获利的能力。
业界传言,2011年上半年,证监会曾经调查过华夏投资部门的公平交易情况,并且表示不满。此后证监会发布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公平交易制度指导意见(修订稿)》,强调一段时期内,同一基金公司不同组合的同向交易应该做到“无价差原则”,而不同组合同日反向交易被叫停。
当时业界传言认为,证监会发现,华夏可能存在在同一只股票上,优先执行部分明星基金经理指令的情况。
在套上镣铐之后,华夏旗下基金投资更为艰难。
而今年基金行业火爆的工具型产品,迄今为止并未出现华夏声音。
目前也无渠道得知,股东们对于今年的华夏基金提出的具体盈利目标有多少,管理层又是否能够达到这一目标。除了国联集团旗下拥有证券公司,可以和中信证券一起共享华夏每年数亿的分仓收入之外,其他股东只可能依赖年底分红。
“按照中信证券一直以来的强势风格,接下来直接干涉华夏基金管理,或者往华夏基金派出管理层,是很有可能的。”前述熟悉中信证券的人士表示。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