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产品发行节奏、渠道铺设面来看,这8家次新公司中,浙商基金最有野心
2003年,中国公募基金行业上,忽然多出11个新生儿基金公司。你还能一一念出他们的名字吗?
很多人能想起的,只有目前中国公募基金业的老六——成立于2003年,如今规模1256亿份的广发基金。在那一年一起成立的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天冶基金,目前规模均不足百亿。
回过头来看,在之后9年的基金市场上,这11家公司产品业绩各自开花,人事不断更迭,公司规模迅速分化。
同一时间点成立的基金公司,不会永远停留在同一梯队。
2010年以来,基金公司成立重回高速通道。而在这短短2年时间里,这些次新公司的业绩、规模出现了怎样的分化?哪家公司应对市场最积极,对产品、渠道铺设又最具野心呢?
8家基金均已发行产品
2010年以来,尽管市场低迷,但新基金公司的成立步伐较2009年明显加快。2010年,纽银梅隆基金、浙商基金两家新公司在华中地区先后成立。2011年,平安大华基金、富安达基金、财通基金、方正富邦基金、长安基金、安信基金先后成立。
除了平安大华、安信基金身处深圳,方正富邦身处北京,其余公司注册地均落在上海。2010年及2011年成立的8家次新公司,均已发行新产品,目前次新公司总基金数量为14只。
这14只基金的业绩分化已经有所表现。从今年以来的净值表现看,平安大华、财通、浙商的业绩相对较佳。
以2012年1月1日至6月20日为区间,有业绩可查的8只基金中,平安大华深证300指数净值增长率最高,达到7.07%。这与普通股票型基金今年的平均业绩相近。财通价值动量混合、浙商聚潮的净值增长率也相对较高,分别为6.96%、6.08%。
在同一时间区间内,有两只基金呈现负收益,富安达优势成长股票、纽银新动向混合的净值增长率分别为-1.15%、-1.11%。
浙商产品最多,平安规模最大
次新公司不仅业绩有所分化,规模、产品发行的积极性也有所分化。在这8家基金公司中,浙商基金、平安大华基金均有3只产品在运营,纽银梅隆有2只,其余几家稍晚成立的基金公司财通、方正富邦、长安、安信分别仅1只基金。
多数新公司发行的第一只基金均是股票或偏股混合型基金。但浙商基金的第一只产品却是指数分级基金。
浙商基金的3只基金分别配置了3名基金经理。截至2012年一季度,公司总规模为19.85亿份,在8家基金公司中排名第二。
从整体的发行来看,浙商基金也最为积极,除了目前在运营的3只产品以外,公司还另外上报了2只产品的募集申请,分别是聚盈分级债券、聚潮策略混合。
浙商基金选择积极策略,与公司领导风格有关。公司总经理周一烽也是投研出身,此前曾担任大成基金副总经理兼投资总监。
在8家公司中,目前规模最大的是平安大华基金。倚靠股东平安集团强大的渠道优势,平安大华的产品发行也较为理想。2011年底,平安大华第一只基金行业先锋曾以超过30亿的首募规模一举惊艳市场。
彼时,记者从平安大华渠道了解到,中国银行与平安集团系统渠道对首募的规模平分秋色。
平安大华的第二、第三只基金并没有延续此前的首募水平。目前其运营了3只基金,一季度末总规模为28.6亿份。
截至一季度末,由平安大华投资总监颜正华管理的行业先锋规模为22.81亿份,今年以来净值仅上涨1.55%。基金经理焦巍管理的平安大华深证300指数仅1.20亿份,但今年以来净值上涨7.07%。
从目前的基金募集申请情况来看,浙商基金仍然最为积极,平安大华暂时未提交新申请。另外几家公司纽银梅隆、财通、富安达、安信均计划下一步发行债券基金。
铺设中小银行渠道
除了投研、产品以外,渠道铺设也是次新公司的必修课。记者统计发现,多数次新基金公司的产品托管行仍然较为集中,平安大华三只基金、财通两只基金全部托管在中国银行,纽银梅隆前三只基金均托管在建设银行。
由于小公司营收很低,基金公司基础运作成本又高,新基金公司在成立最初几年多数是亏本运营。因而,对于股东利润较为紧张的基金公司来说,面对高昂的银行渠道时,他们仍然倾向于选择费用较低的中小银行。富安达的前三只基金均托管在交通银行,长安基金选取邮储银行。
对渠道铺设最积极的当属浙商基金,加上在申请的2只基金,浙商5只新基金的托管行分设在华夏银行、民生银行、交通银行、农业银行。
另外,安信基金的前三只产品计划将分别在建行、农行、工行发行。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