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重工上市首日破发,四家基金公司参与申购
上周五上市第一天便破发的中信重工, 盘中因大股东出资9000 万元增持而略为上涨2%, 不过该股在本周一终因接盘力量不足再次破发, 收盘时跌幅高达,盘中还一度接近跌停。由于该股上市以来最大涨幅仅4.28%,且成交仅26
80万元,占全部打新族的比例不足1%,可见99%的打新者赢利不足4%。从近两天的成交情况分析,只有74%的成交量是在发行价上方的,其他约26%的打新者在昨日沦为破发股的受害者。四家基金公司参与申购
中国A 股新股上市后一再破发,打新股变成“打破股”, 但总有投资者无惧亏损,乐此不疲,令市场一再上演新股供不应求的假戏码,也令证监会“市场化发行”的言论看上去相当公允。但是中信重工发行前后的巨大变化,能令人信服这是一家真正市场化发行的股票吗?
中信重工的相关公告显示,这次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这些拿着别人的钱在进行投资的机构依然是“打破股” 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显示,在总共25 家打新机构中,扣除以自营账户申购的广州证券等14 家机构外,总共有11 家机构是用客户的钱在“赞助”中信重工,其中易方达基金管理公司出手最为大方,其负责管理的某企业年金动用了7.05 亿元,申购了1.5 亿股,是最大的网下机构申购者,出资申购额占中信重工全部拟融资额的22.1%! 平安资产管理公司合计认购了2500 万股, 拟申购金额也高达1.2 亿元,排名第二。上海证大、光大证券、长盛基金都出资近5000 万元左右, 最少申购1000万股。
在公募基金中,诺安的优化收益债券型基金与华宝兴业可转债债券型基金各申购了400 万股, 动用资金量相对较少。
事实上,自沪深两大交易所领导批评公募基金报高价过分积极参与新股发行后,基金公司盲目打新的情况有了较大的改观。
一位中小型基金公司的投研负责人表示,在打新这块, 证监会明显提高了要求,一旦所认购的新股破发,公司都会要求相关人员写情况说明进行汇报,所以现在基金公司打新股相比去年明显谨慎了。
机构“快闪”是价值投资吗?
事实上,中信重工在上市第一天便迅速破发,但随后被大资金迅速拉起,收盘伴随大市走好上涨2.57%。当晚,中信重工称, 其大股东中信股份增持了1897.06万股,并计划在未来6 个月内累计增持不超过2%股份, 说明正是大股东罕见地在股票上市第一天便增持这一举动令其保住了发行价。新华社记者采访股民时,有股民表示:“这显然是跟机构达成了默契,只要跌破发行价大股东就推出增持计划,从而保证网下获配售机构能全身而退。”
股民蔡先生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中信重工发行圈钱32 亿元,而本次增持仅花了不到9000 万元, 出这点小钱保证高价发行可谓是物超所值。算上未来半年内计划增持的数量, 大股东合计出资不足1.3 亿元,换来的却是机构等投资人送上的32 亿元巨资!
中信重工的招股说明书上披露,其历史上为一破产企业担保4.08 亿元一直未能履行担保责任, 银行一直在追究其责任,之后,在上市前由大股东承诺代付了事;海外办事处又因为聘用员工不当被罚亿元,相当于其全年净利润的六分之一,这样一家没有担当且经营并不稳健的公司, 机构投资者为啥要巨资申购其新股呢,将其放纵到证券市场上来巨额圈钱?
中信重工6 月29 日发行认购,7 月日上市,机构投资者如果第一天就迅速卖出,甚至卖出九成以上股票,如何证明他们是看好这家公司的投资价值呢? 从上交所的交易龙虎榜上来看,易方达基金与广州证券在该股上市第一天就卖出九成以上,表明其连一天都不敢多拿。但实际上,一周之内这家公司的基本面只有变好没有变坏———因为有接近32 亿元资金到账, 为啥这些机构反而选择了“快闪”而非加仓呢?
作为机构投资者,如果并不看好该股的价值, 事先又不确定大股东是否能够增持保发,贸然巨资介入,是否不够谨慎? 如果像上述股民所猜测的是事先知道大股东会保其全身而退,那是否应该算作是内幕交易呢? 因为中信重工大股东事先并未公开向市场做出这样的承诺。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