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前海《金融产业专项规划》参与者刘东民:双向跨境人民币贷款打开香港人民币回流“小口”
在深圳前海一系列先行先试政策中,金融改革创新方面的先行先试占了1/3,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了解到,由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牵头制定的前海《金融产业专项规划》已基本制定完成,在收集各方意见后,将上报深圳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
昨日,参与规划制定的中国社科院国际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刘东民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透露,前海金融创新涉及国家金融战略,即金融对外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前海金融改革创新包括三方面内容:人民币跨境试验区的建设,资本市场创新与深港合作,以及保险试验区的建立。
其中明确,前海将试点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和跨境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交易,同时搭建各种金融要素的交易平台。
刘东民认为,前海的发展最终将是人才特区的发展。“届时,前海将成为全球金融人才的聚散地。”
创造香港人民币回流渠道
第一财经日报:前海试点双向跨境人民币贷款意义是什么?
刘东民:双向跨境人民币贷款的创新之处在于,香港的银行可以给前海企业发放人民币贷款,起到人民币回流的作用。
香港作为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中心,到今年5月,已经有5500亿元人民币存款,由于资本管制,香港的人民币很难自由回到内地投资,这会降低人们继续持有人民币的意愿。现在在前海放开一个口子,但口子并不大,只能贷款给注册在前海的企业,确保人民币回流规模有限,不会对金融市场造成冲击。
试行跨境人民币贷款的好处在于使香港人民币持有者受益,同时扩宽内地企业获得贷款的途径,而且香港贷款利率应该比国内银行的利率低。
不过,具体利率标准还得由市场决定。目前,内地和香港的人民币利差在缩小,原因是人民币升值预期大幅减弱,香港人民币回流到内地的意愿亦有所减弱,所以他们给内地提供贷款的利率也不会特别低。
日报:双向跨境ETF交易对人民国际化意味着什么?
刘东民:双向跨境ETF交易,是指内地经过批准的金融机构,可以购买深交所上市的香港ETF产品,在此之前内地投资者不能直接购买。香港投资者也可以购买内地ETF产品,香港人民币找到了回流投资的机会。对香港和内地的投资者来说,投资更加多元。
此前,天津滨海新区要试行港股直通车,允许内地投资者购买香港股票,后因可能导致大量外储流出境外被叫停。相比之下,前海ETF交易安全得多,因为这些金融机构用人民币买香港的金融产品,而非美元。
人民币国际化需要人民币不断向境外输出。过去几年,人民币对外输出主要是贸易项下的输出,但这增加了我国外汇储备,双向跨境ETF交易则创造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健康渠道。
金融改革创新还有大量方案
日报:资本市场创新与深港合作方面将有何具体设计?
刘东民:目前可以透露的是,大量金融产品将在这里交易。首先要搭建金融要素的交易平台,前海股权交易中心已于5月中旬成立,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也在计划当中。
资本项下的人民币流出和流入,在国内都是首次实行。前海的金融改革创新实际上还有大量方案,但目前尚不宜公布。
日报:金融创新推进中会有什么样的风险?
刘东民: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考虑,人民币对外开放,宏观风险较小。中国经济体量大,外汇储备高,一时的资本流入流出,且只是开了一个小口子,风险是可以承受的。
微观上,如果注册在前海的企业,通过人民币跨境贷款,但没有投资主业,而是进行其他投资,这就要通过监控,防止企业挪用贷款。此外,股权投资母基金在香港融资后,能否找到合适的投资项目,能否有合理回报,都是很大的挑战,但总体来说风险可以应对。
日报:前海将在金融监管方面有怎样的创新?
刘东民:金融监管创新方面,将进一步推动混业监管。我们建议,前海首先建立金融监管协调局,协调当地一行三会,但这个方案需要得到批准,在职能上只能先促进一行三会的交流。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