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以来,理财基金以动辄一两百亿的首发规模,成为各家基金公司热捧的宠儿。数据显示,自6月以来,先后有21只理财基金上报。其中,不乏银行系基金公司的身影。
《金证券》记者了解到,多数基金公司上报理财基金的初衷是为了迅速增加资产管理规模,从而博得不错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
的排名。然而,众多的基金发行一时造成僧多粥少、渠道拥塞。一些基金公司为了博取排名,不惜找来“帮忙资金”。随着“帮忙资金”的撤退,短期理财基金即被打回原形。
汇添富火箭式冒尖激发“红眼病”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理财基金动辄一两百亿的首发规模让众多基金公司眼馋心急、趋之若鹜。
《金证券》统计显示, 7月的第一周共有10只新基金被提交至证监会,其中有5只属于短期理财债券基金。截至7月6日,共有21只短期理财债券基金在证监会排队等待。
短期理财基金之所以短时间内受到基金公司热捧,源于汇添富基金的迅速“上位”。
据了解,5月9日、6月12日、7月10日,汇添富分别发行了汇添富理财30天和理财60天、汇添富理财14天债券基金等3只短期理财债券基金,首发规模分别为244.41亿元、160.58亿元及117.84亿元。
随着汇添富理财14天募集成立,汇添富基金管理规模增至约900亿元,一举超过华安基金的约830亿元,升至基金公司规模榜第七位,成为今年名次上升最快的基金公司。
航母级公司如梦初醒急忙“理财” 汇添富基金的突飞猛进使得各大排名靠前的基金公司感受到了压力,包括华夏基金在内的业内大佬纷纷上报类似产品。
《金证券》记者注意到,证监会网站最新公布的新基金募集申请公示表显示,目前各大基金公司已申报21只理财债券基金,其中期限为7天的就有工银瑞信、融通和嘉实的产品,虽然有诸如季度乃至一年期限债基,但总体争夺焦点依然是期限在30天以内的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在近期上报短期理财基金的名单中,银行系基金公司三大龙头工银瑞信、中银基金和建信基金均上报了多只短期理财债基。
“与中小规模,渠道优势不明显的基金公司相比,银行系的基金公司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一位渠道人士对《金证券》表示,后期银行系的基金公司大有可能挤进规模前十。
不仅大型公司欲依靠自身强大的渠道优势争夺短期理财债券的大蛋糕,一些中型公司也期望分得一杯羹,长盛、国海富兰克林、万家等公司也都上报了相关产品。
短期理财生不逢时遇海量赎回 然而,在规模光鲜的背后,随着一个月内两次降息、降准,市场资金的宽松使得首批上市的两只短期理财基金深陷尴尬。
数据显示,首个运作期,华安月月鑫基金A类份额的年化收益率为3.239%,B类份额的年化收益率为3.474%。相比当初A类份额3%-4%、B类份额3.24%-4.24%的参考年化收益率区间,华安月月鑫实际收益勉强达标,并未超过基金发行时3.5%的一年期定期存款收益水平。
随着降息通道的形成,银行的约定收益未来还将趋势性下调,指望协议存款赚取收益的短期理财基金,业绩吸引力越发黯淡。由于回报率差强人意,首批短期理财产品遭遇巨额赎回。
6月9日,央行宣布下调利率的同时,部分银行上调了一年期存款利率,这导致银行利率高过了汇添富30天的约定收益率,造成基民大量赎回。坊间传闻,汇添富30天理财基金遭遇赎回的额度高达180亿元之巨。
7月10日,华安公告称,华安月月鑫二期仅获得了1.048亿元的有效申购金额。这意味着该基金在一个运作周期结束之后,遭到超150亿元的赎回,赎回比例高达83.4%。规模的巨幅缩水让华安基金无奈告别千亿俱乐部。
分析人士指出,基金公司越是热衷发行短期理财基金,投资者越是要谨慎。由于基金的盈利模式与投资者的利益并不完全一致,投资者要甄别基金产品存在的风险,不能盲目听信销售机构的宣传。(来源:周末金证券) (来源:
东方财富网)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