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机构”统一监管
张育军此次分管的机构部、基金部和期货二部均为掌握行政审批权的职能部门,“虽然没有分管发行,但这些领域也属于典型的权利部门。”上述接近证监会人士说道,“毕竟蛰伏了12年。”此前,机构部和基金部分别由庄心一和姚刚分管多年,期货二部则为姜洋分管。
熟悉张育军的人表示,他在上证所期间的作风并不张扬,做事比较循规蹈矩,但非常仔细。
但是上述投行人士则认为,这样的分工在他印象中未有先例,“这几个部门分别管理的是证券公司及证券咨询管理、基金和期货公司,而最近一段时间,这几种机构的业务日趋重叠。”他认为此次统一管理,意味着要对这些金融机构进行整合和协调,打造一个足以与银行抗衡的证券系财富管理业。
证监会高层的分管领域调整有时候会带来整个行业改革思路的完全转变。比如,上市公司兼并重组借壳上市此前一段时间被认为是相比较于IPO“前门紧”标准的“后门过松”的表现,庄心一接管上市部之后,对兼并重组提出了新的标准,并进行收紧。
值得关注的是,郭树清在6月初召开的中国基金业协会上提出加快发展财富管理行业,打破行政权力条块分割,要建设一个强大的财富管理行业,发展各类投资理财机构。此后,张育军在8月底上海证券交易所(上证所)召开的机构投资者创新座谈会上谈到了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的新思路。他表示,上证所拟适时颁布机构投资者创新服务指引,提升上交所服务能力和辐射力,让各类机构都能进入到交易所市场,比如,希望阳光私募这样的专业投资机构能到交易所注册,交易所可为其提供理财产品挂牌、报价等服务;对信托机构,交易所可为其理财产品提供信息服务等。甚至在条件成熟时,一些专业投资机构可上市。
年前落实
再融资审批权下放
除了副部级层面的分管职能调整,证监会行政权限的下放也进入了实施阶段。消息人士称,证监会发行部的三处、四处人员已经进行了缩编。“一部分调入了一处和二处,一部分选择去沪深两市交易所。”据悉,整个审核权下放将在今年年底前实施完毕。
目前证监会发行部下属6个处室,一处、二处负责主板和中小板IPO(首次公开发行)的审核,三处、四处负责上市公司再融资的审核。其中,一处和三处偏重于法律和综合项目审核,二处和四处偏重于财务项目审核。五处管理保荐代表人资格注册、信用档案及考试等,综合处协助日常工作。
根据证监会今年年初的部署,再融资审核权确定将下放至沪深两市交易所。由此涉及到三处和四处人员的调动。正式开始调动始于今年7月底。“目前三处、四处一些原来负责再融资审核的工作人员,已经开始看IPO申报材料了。”
“目前再融资项目的申报还在证监会,还没有进入交易所阶段。”一投行人士说道。从行政意义上,再融资审核下放到交易所是行政审批权弱化、走向市场化的象征。但是业内很多人员表示:“以后审批还是一样地跑,交情还是一样地交,还要分京沪深三地跑。”上述投行就表示,“还是要看最终审核权下放后,审核环节是否能简化,审核侧重点是否会改变。”
其中一名投行人士指出,审核权下放至交易所还存在法律障碍。因在《公司法》里规定“公司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核准公开发行新股时,必须公告新股招股说明书和财务会计报告,并制作认股书”,“那么是否意味着交易所如果要审核再融资的话,还要设立单独的发审委?如此一来,审核权下放的意义就不是很大了。”
[上一页] [1] [2] |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