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二,央行大手笔的逆回购行动,再次显示临近季末市场资金面趋紧,流动性压力凸显。
银行季度考核时点的临近,又带动了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的持续走高。和SHIBOR关联度甚高的短期理财债基收益率,显然成为当中的受益者。不过,投资范围几乎相同的
货币基金由于更好的流动性,显然要面临银行资金渴求而带来的赎回。
Shibor持续走高
本周二,央行进行1000亿元14天逆回购操作和1900亿元28天逆回购操作,规模总计高达2900亿元,也成为央行有史以来单日最大规模的逆回购,两期操作中标利率分别持平于前期的3.45%和3.60%。
而上周,央行在公开市场将实现资金净投放1010亿元,此前三周分别净回笼资金80亿元、520亿元和540亿元。
“央行这样的举动,说明市场上资金紧张。又到季末考核时点,这也正常。”深圳某基金公司固定收益部人士表示。
资金面趋紧,也带动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全线上涨。数据显示,9月24日,隔夜Shibor上涨10个基点,至4.3892%,7天期Shibor上涨7.17个基点,至4.4975%。隔夜和7天期Shibor也从9月4日的2.01%总体一路向上。同时,数据进一步显示,1月期Shibor上涨了24.07个基点。2周期Shibor大幅上涨了46.86个基点,3月期、6月期、9月期Shibor也有所上涨。
“目前,短期拆放利率涨幅较大,而长期的涨幅偏小。根据以往的情况,这只是暂时情况。考核过后,利率又回到通常水平。”一位合资基金公司的有关研究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1] [2] [3] [下一页] |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