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达宏利梁辉:基金公司差异化竞争加剧
2012年11月06日09:53
来源:第一理财网
晨星数据显示,截至10月31日,泰达宏利风险预算最近五年的净值增长率为17.13%、泰达宏利成长最近五年的净值增长率为10.84%,在全市场中仅次于华夏大盘,分列第二和第三位。截至三季度末数据显示, 5年熊市里,股票型基金中,泰达宏利成长依然与华夏大盘、嘉实增长逆势取得正收益。而通观全市场,晨星数据显示,旗下主动偏股型基金数量超过10只、且今年以来全部取得正回报的基金公司仅1家,即泰达宏利。
众所周知,资产管理行业连续5年熊市。对于一家资产管理规模200多亿的中型基金管理公司而言,泰达宏利在逆市中取得的业绩究竟是偶然还是必然?这种回报是否具有可持续性?业绩背后的驱动因素是什么?在同质化竞争依然很激烈的基金业,类似“泰达宏利”这样的中型基金公司能否找准自身的竞争优势实现转型突围?带着相关问题,记者采访了该公司基金投资部总经理梁辉。
投资风格聚焦在“成长投资”
记者:近一段时期以来,公司业绩普遍呈现出一种整体开花的苗头?能否谈一下公司业绩取得的原因?
梁辉:准确地讲,应该是近三年来,我们一致认为,随着机构投资者的日益增多,资产管理行业未来赢得客户,一要靠业绩,另一方面,投资风格更要明确。所以,结合公司以往的既有优势以及目前的市场状况,我们逐渐将权益投资的重点聚焦在“成长投资”方面。这种投资风格的转变在我们相应基金的组合里可以看得很清晰。
记者: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为什么泰达宏利将公司投研的竞争优势聚焦在“成长”投资这一块?
梁辉:通过我们的实际调研发现,即使经济下行,成长投资在中国的前景也仍然不错。理由两点:
首先, 从宏观经济目前所处的阶段而言,我们认为,未来一到三年,中国经济将处在一个发展比较平稳,但经济结构进行调整的过程中。比较平稳的原因是经济过去十年依靠出口和房地产作为主要驱动力的模式在减弱,但是新的驱动力还没有形成,这个过渡阶段经济本身的特征是在不断的消化周期性行业的一些过剩产能,体现出来的特点是周期性行业的投资机会是偏弱的。而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如果要顺利转型,必将进入一个人民生活品质以及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的阶段,在这样的背景下,与这个驱动力相关的行业与公司就会高速成长,例如消费、科技以及医药中的一些具有比较独特的竞争优势、定价能力,同时又具有中短期扩张能力的成长型企业。
其次,从资本市场的发展角度而言,随着资本市场机构投资者逐渐增多,中国的资本市场正逐渐由以往“投资者之间的信息博弈”过渡到“挖掘企业价值”的博弈。以往,公募基金做的比较多的是板块轮动,而对于一个健康的资本市场而言, “赚其他投资人的钱”必将过渡到“赚企业的钱”,市场上的目光必将聚焦在真正有成长性的企业群体上。即使是机构之间的较量也必将由谁掌握信息快慢演变为对企业价值的挖掘。而我们在公司成立之初,就推出了成长基金,这也是我们既有的优势。
记者:那么,相对于市场其他参与者对于成长股的挖掘,我们的特色是什么呢?
梁辉:总体而言,现在市场上成长股的研究大家都处在摸索的阶段,我们核心的方法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挖掘成长股,在公司组织方法和流程的每个环节中,围绕成长股投资这个重心,我们公司都做了适应于这种目标的配置,以确保收益的质量与可持续性。
记者:为什么我们的投资风格更加关注成长股,而不是价值股?
梁辉:我们认为,在中国这样一个有效性还不是很高的资本市场里,价值被低估的企业要想实现价值,在某种程度上还相对困难。我们更相信一个优秀的公司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它会持续优秀。
作者:孙晓霞来源证券时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