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调查:诺亚客户投诉的4亿“陕国投定向信托项目”牵出光大银行,广发基金“高额大宗交易”没影
“不知道广发基金都投了些什么,只看到净值上下浮动,大盘跌2%,它就跌个4.7%,比我买的阳光私募还差。”
11月8日,下午3:30,诺亚财富(以下简称“诺亚”)
再次召集140名投资者参加《陕国投广发基金1-5号定向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产品汇报会。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电话会议的进入,需要非常严格地核实身份姓名。广发基金经理冯卫东开始解释投资情况,投资人的电话自动调成静音,需一个一个发言,会议显得很安静,与4月份的“热闹”情况大不相同。
就在一周前,一条关于该产品的爆料在微博上被迅速转发,该微博显示“合同中为一半大额交易套利,一半定向增发。半年多过去却仅投出一笔定增。投资人被迫同意全部资金转定增后,冯卫东投的若干项目全部为平价进无打折。且频繁股票交易。与原定计划偏差太远,诺亚虽积极协调,但无奈广发基金完全背弃投资合同。”
由于该微博爆料涉及到诺亚财富、广发基金,还有牵出这只产品的实际受托人陕国投,以及托管银行光大银行,在当天就引起业内的广泛关注。也因涉及机构较多,让人摸不着头绪,“不清楚诺亚、广发、陕国投还有客户之间分别是什么关系?”
理财周报记者试图联系该名报料人,但其并不愿多说,让事件更加扑朔迷离。
“每周频繁大宗交易套利”
变成半年一次、一半资金未动
2011年9月,陕国投连发5期“陕国投广发基金定向证券投资信托”,共募集4亿资金,存入光大银行西安明德门支行79210188000044789账号。
信托计划说明书上显示,受托人为陕国投,投资顾问为广发基金,另外上海荣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作为财务顾问,据了解,上海荣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为诺亚财富的全资子公司,而该产品基本上是由诺亚在销售。
按照信托计划书,受托人将4亿的信托财产交由广发基金一对一专户操作,主要投资于定向增发与大宗交易。合约规定:“权益类资产比例范围为资产净值的0-100%,参与定增的资产投资比例不高于委托资产的50%;大宗交易不超过50%;通过非大宗交易平台买入权益类产品的比例不超过资产总值的20%。”
“大宗交易是当初产品推介时着重强调的部分”,一名不愿具名的投资者向理财周报记者强调。
而据另外一名客户回忆,推介时诺亚客户经理曾说过:“大宗交易是几乎没有风险的套利行为。”“通过在1.5级市场上做小非,有的小非急用钱,所以宁愿把它手里的股票一次性的全部打折处理给你,然后第二天溢价上市交易。”按照这种说法,这是一个完全没有风险的套利行为。
至于如何拿到这么好的大宗交易项目,客户经理强调:“按以往的数据,交易平台上广发证券是拿得最大的券商之一,所以广发基金肯定是能拿广发证券平台上绝大部分的优质大宗交易项目。”
基于这个推理,客户经理曾表示“一周大概做个三笔到五笔,是一个可以频繁套利的操作。”
然而,实际的投资情况与当初的描述相差太远。2011年9月到春节的近半年时间共投过一笔定增,和一笔大宗交易。同时,广发基金也向投资人承认半年期间有一半的钱握在手中投不出去。
广发基金解释称,“自账户成立以来,接触了部分项目,但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第一,数量和金额较大,超出了大宗交易的承接能力;第二,要求折扣较低,不满足我们的投资原则。因此,为了保障客户利益和控制风险,账户一直比较谨慎,直至去年底仅完成了一笔大宗交易。”
据理财周报记者了解,最后退给了投资者一半资金的半年基金管理费,按照1.3%计算,100万的投资金额能拿到3000块左右的退款,然而最终到了投资人手中的是扣税后的2000左右的加油卡。
“本来是商量说把一半的资金退给我们,但由于大部分投资人都是100万认购的,退掉50万就达不到信托认购的标准,也就作罢,才决定退部分基金管理费。”上述投资人向理财周报记者表示。
同时感叹,“如果是直接买基金的专户,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三次表决均未通过,提前清盘较难
由于投资情况与信托成立时的预期相差甚远,投资人普遍意见较大。
今年4月底,诺亚召集所有投资者召开投资人电话会议,广发基金、陕国投相关人士均到场发言。
据投资人回忆,“会上大家吵得特别凶,场面难以控制。”大家质疑广发为何钱投不出去,和推介产品时说的完全不一样。
“在这种情况下,同时市场环境发生大变化的时候,信托公司应该主动终止计划。”一名资深信托业人士表示。
据理财周报记者了解,当时陕国投方面没有选择主动清盘,而是提出了三个议案让大家分别投票:
第一,改变大的投资策略;第二,改变投资顾问,将一半资金交由兴业基金投资定增项目;第三,都不想让产品继续运行下去,就提前清盘。
结果三项决议没有一项通过。
“因为每一项都需要全票才能通过,但不同的投资者想法会有分歧。”诺亚财富新闻发言人王康向理财周报记者表示。
也有客户质疑,全票通过非常难,总归有一两个不愿意。信托公司为什么不选择主动清盘?
“投票没通过后,陕国投才决定不能改变大的投资策略,那就调投资比例。”
当初合同中有这样一句话:“在不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受托人有权与财务顾问协商决定本信托计划投资范围的扩大,并应向委托人披露。”
最终,陕国投将定增的额度从50%上限调到100%。
“这是前后唯一的一次变化,并且是在合规的范围内操作的。”王康表示。
理财周报记者从广发基金方面了解到,变更后的投资范围,具体变为:“权益类投资品种主要包括股票、新股申购等,资金重点用于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权益类资产比例范围为资产净值的0-100%。
其中参与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投资的资产及二级市场内价格已经跌破增发价的证券品种的投资比例范围不低于资产管理计划初始委托资产的70%。”
此后,广发基金便开始密集地做定增项目。
但与去年做完一笔投资就向投资者披露不同,投资者反映,“今年具体做了哪些项目都不清楚”,部分投资者想知道得让诺亚的客户经理去向广发基金问。
“但比较费劲,问一次给一次。”
“不知道他(广发基金)都投了些什么,只看到净值上下浮动,大盘跌2%,它就跌个4.7%,比我买的阳光私募还差。”
对此广发基金解释称,“在每个定增项目实施前,我公司都会与诺亚进行详细沟通并提供书面的定增项目分析报告,每季度会向诺亚提供投资季报,由诺亚负责向客户披露和沟通。”
据公开数据显示,该产品净值最高的时候有1.08,截至今年11月2日的最新净值在0.98。
“净值表现算不错了,可能是投资者对这个产品的期望比较高吧。”广发基金相关人士表示。
冯卫东则向投资者表示,“主要是大宗交易市场发生变化,项目不好找。现在17%的仓位是在买股票,今年上半年把定增额度已经投完了,明年3月到9月是解禁期。”
陕国投“坐享其成”受指责
“具体选择哪个项目、哪只股票完全是由广发(基金)来定,除非投资者特别不满,陕国投会召集大家投票决定是否换投资顾问。”
诺亚新闻发言人王康表示,“我们分工明确不会干涉,陕国投为受托人、诺亚负责客户方、广发负责投资,是一个产业链的合作,大家都在做自己擅长的。”
“虽然这类产品在前期开发时是诺亚和基金公司商量设计,但钱都到基金公司专户去了,诺亚后期是很难掌控的”。一名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人士向记者如此感慨,“而陕国投就是当了个通道,提取信托管理费,主动权也不大,这类产品在去年发了很多。”
理财周报记者了解发现,去年陕国投与汇添富、国泰基金、兴业基金合作发行了多款类似产品,其财务顾问都是上海诺亚远征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当时还被市场解读为“直投公募专户的新型阳光私募,私募证券投资机构绕开信托账户开户限制,借道‘基金专户’实现私募产品的发行”。
“有些人不知道‘上海诺亚远征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其实就是诺亚财富的全资子公司,算不上什么新型阳光私募,就是基金专户的产品做了个包装。”上述第三方人士透露。
基金公司为何不直接发专户,而是绕一圈与诺亚设计再找信托公司来发?
业内人士表示,“若是专户可能早已清盘,没有100万元的限制、不需要100%投资人通过。”
“诺亚在华南地区的发行能力很强,基金公司会自己找诺亚合作,作为强势的渠道方诺亚的议价能力也挺强,卖这类产品的提成比单独帮信托公司发产品高不少。”北京某信托业人士表示。
“这年头专户通过银行发行也不容易。”
上海某基金公司人士则表示,“直接投资一对一,不仅发行手续简单,而且不用负责销售和客户服务,基金公司相对更轻松。”
“两方各有所需,而陕国投方面按1.2%的比例,轻松拿到400多万元的信托管理费,何乐而不为。不过最终合同都是和陕国投签的,作为受托人,后期出了事也应该是最主要的负责方。”
对于客户在微博上投诉一事,王康补充说,“这只是一个个案,这名客户属于成熟投资者,他对二级市场非常抵触,我们也在沟通中。”
而对于在解决过程中仍表示不满的客户,王康也在接受理财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可以转让出来,我们也会帮他对接感兴趣的投资人,但要看是按市值还是按当时的投资份额来转。”
上述相关报道,理财周报记者将继续跟踪关注。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