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定增退潮 逼迫指数路线异化
撰文=沈承宇
截至10月26日,据上海财汇显示,在有统计数据的692只产品中,今年以来实现正收益的产品有324只,其中收益超过10%的产品有42只,更有81只产品跌幅超过10%。
近一个月来,跌幅最大的是鼎萨1期,这只在今年6月
份成立产品,在短短三个月多的运行期内净值已经下跌到了0.89元。与上半年截然不同的是,在最强50名阳光私募的榜单上,原本扎堆出现的定增产品已经身影稀少。
退潮
定增产品曾经风光一时。
今年上半年,在阳光私募收益排名前50名中定增产品一度独占半壁江山:广发、数君等旗下的一系列定向增发产品在到今年4、5月时今年以来的收益甚至超过20%。
东源投资旗下最早涉及定向增发的产品是在去年8月成立的苏州国信•东源定增指数型1期,如今净值为0.994,尚且处在微幅亏损的状态,但除此之外,东源旗下之后成立的几只定增产品目前表现都可圈可点。
昆仑信托•东源1期去年10月份成立,今年以来收益为32.73%,在有统计的非结构性产品中排在第三位,净值为1.1011元;今年2月份成立的外贸信托•东源1期如今净值接近1.2,今年以来净值增长率为接近19.91%,在所有产品中也排在12位。
值得注意的是,从东源投资网站上公布的信息来看,其参与的定增项目仅有4只,而这4只股票已经占据了东源投资手中的所有的资金空间。
东源定增产品所参与的上述4只定增股票中,当初以83.88%折扣拿到的宏源证券,是其获益最大的一笔,如今已经给前者带来接近40%的收益;而另一只定增股票金螳螂,东源参与的份额比较少,但自其参与之后,金螳螂的期间收益也已经超过50%;两者累计为东源定增产品赚取约2400万元的收益。
不过,东源投资并不是“金手指”,其所参与定增的另外两只股票安凯客车和西部资源,目前累计亏损在1000万左右,将前两者的盈利抵消不小。
相较于东源,最著名的私募定向增发选手——博弘数君,随着大盘的调整,其年初的强劲风头已经渐渐平息。
在最高峰时博弘数君旗下曾经有超过30只运行中的定增产品,但截至目前,该公司在运行的定增产品还有11只,其中有4只是结构化产品。统计数据显示,目前除了结构化产品博弘5号其净值还保持在面值以上外,其他产品已经全线亏损超过10%。
在7只非结构化产品,上半年一度稳稳占据私募业绩涨幅榜的前列,如今经过第三季度的洗礼,到10月末今年以来收益仅余2.3%左右,其上半年收益几乎被抹平殆尽。
而截至10月26日,2012年以前成立的非结构化产品中净值最高的是去年9月份成立的博弘定向增发指数型产品30号,如今净值也不过为0.786元;而今年方才成立的非结构化博弘33号,在运行大半年之后,净值已经下探到0.832元。
指数操作名存实亡
博弘与东源的业绩反差,其实暗藏玄机。
名义上,无论博弘数君还是东源投资,其定增产品都是指数化操作:通过较大面积地覆盖定增项目,以收获市场定增项目的平均收益。
其投资逻辑在于,从历史统计数据来看,定增项目整体而言股份解禁后盈利是一个大概率事件,但仍然有个别股票会产生破发甚至大幅破发事件,因此,通过指数化分散投资方式可以收获定增项目的平均收益,减少单个项目破发对产品净值的负面影响。
但在现实之中,尤其是今年,无论是东源还是博弘数君,其指数化投资的模式目前来看基本名存实亡:尽管仍然满仓操作,但博弘数君参与的定增项目有9个,而东源投资参与的定增项目只有区区4个——如此至少的持股注定了,无论博弘数君还是东源投资,单个股票的波动对产品表现都事关重大。
对于东源投资而言,这一名不符实恰恰成就了其至今以来的超常盈利:倘若参与更多的定增项目,其在金螳螂和宏源证券上的盈余大多会被抹平。
而较东源投资,博弘数君的规模更大,投资的标的更多,这也注定其更难以因为一两只股票的盈余而抵挡大盘强大的地心引力。
尽管如此,单个项目对前者的影响仍然可观:如果仔细观察,博弘数君定向增发基金(A份额)在10月25日一天净值曾暴跌了4%,而当日上证仅仅微跌0.68%。对此,博弘数君方面给出的解释是与参与中航电子定增项目有关:在中航电子于2012年10月24日公布《非公开发行结果暨股本变动公告》前,该基金将投资于中航电子的资金以投资现金额计算基金净值。公告公布后,根据基金估值系统对中航电子估值首日为2012年10月23日,为此需要修正2012年10月23日和2012年10月24日的基金净值。公开资料显示,博弘数君以17.15元申购的中航电子,到10月26日收盘跌至16.21元。
博弘数君方面同时表示,因为整体基金规模缩小,其分散单个股票价格下跌风险的能力有所减弱。
而在另一方面,定增项目特有的锁定期以及所谓指数化满仓运作的模式,注定所谓的指数化定增产品对于单边下跌行情完全没有还手之力。
事实上,在今年上半年反弹行情中,上述定增产品的超群涨幅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由其始终满仓的投资策略所贡献。但当市场反转,定增产品无法动弹的“满仓”意味着更大的伤害。
更为雪上加霜的是,随着赚钱效应的减弱,定向增发产品的募集规模越来越小,能参与的定向增发项目越来越少,其“指数化”路线愈加变味。
新睿1号得失
从时间上看,集合理财产品东方红新睿1号仿佛是博弘数君的追随者,因为有意无意间回避了后者的所谓指数化投资方式,新睿1号运行一年多下来,其净值表现反而更加体面。
截至10月26日,东方红新睿1号累计净值为0.9668元,亏损3.32%,相比同期博弘数君定增产品20%-30%的跌幅显然已经让人无比欣慰。
不无幽默的是,新睿1号相对欣慰的业绩恰恰不是来自于定向增发。
公开资料显示,在今年三季度以前,东方红新睿1号对定向增发仿佛心存戒备,仅参与了京新药业和阳光照明两只股票的定向增发,直到今年三季度,才一口气新增华电国际、永新股份、烽火通信和光明乳业四只股票。而在此前的相当长时间内,东方红新睿1号定增项目的持仓占比甚至不到10%。
尽管如此,东方红新睿1号在定增项目中迄今为止收获的仍然痛苦多于快意:其最早参与的定增项目京新药业,将于11月8日解禁,但之10月末,相对于一年前18.3元的定增价而言尚且低估近40%!除此之外,其参与的阳光照明、永新股份以及烽火通信等,其二级市场股价相对于定增价均有相当程度的下跌。
值得注意的是,新睿1号对上述定增股的关注并非一时:一方面,除新睿1号外,东方红系的其他集合理财产品曾出没于京新药业,而在另一方面,其所参与定增的股票如光明乳业、永新股份、华电国际等亦曾是东方红旗下产品的重仓股,其中,持仓量占比超过9%的华电国际,新睿1号在去年末就有介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