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的房地产私募基金才刚刚起步,房地产企业正在逐步试水。”
■ 复地共赢资本董事总经理丁亚明:
“内地的房地产私募基金才刚刚起步,房地产企业正在逐步试水。”近日在接受早报记者专访时,上海复地共赢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复地共赢资本”)董
事总经理丁亚明这般说道。2011年,复地从香港退市,旋即成立了复地共赢资本。据公司官网资料,复地共赢资本定位为“房地产基金与投、融、管一体化平台”,目前管理的基金规模逾12亿元人民币,计划3年内达到60亿元人民币。
对于复地退市之举,丁亚明并不感到可惜,“香港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在退化,复地此前在香港上市,融得的资金并不多”。而且,复地母公司复星集团也已搭建了境外融资平台。
“房地产私募基金不适合非专业投资人”
据丁亚明介绍,目前房地产私募基金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三类:一是地产项目开发和基金管理相结合,比如铁狮门、星浩资本,复地共赢资本也属于这一类;二是只有基金管理,没有开发业务,比如黑石基金,它们一般只是买楼卖楼,不会参与开发;三是以开发业务为主,它们一般绑定金融机构发行信托或者私募,只投资自己旗下的项目,比如保利、佳兆业等。
据丁亚明称,复地共赢资本旗下基金会投资到复地的大部分项目中,但引入私募基金的一般是追求利润的项目,因为私募基金讲求回报,投资目标是能赚钱的项目。而一些追求市场份额的项目,则不适合基金投资。
房地产私募基金的风险不容忽视。丁亚明称,此前房地产私募基金多是纯股权类的,投资者都是股东。项目发展一旦遇到困难,股东的资金可能抽不回,甚至缩水。股权类的房地产私募基金起步门槛很高,收益高,风险也不小。这不适合于一些非专业投资人的加入。
据他介绍,目前复地的房地产私募基金在结构上更为多元化,比如有债权类的房地产私募基金,还有股债结合的产品。
“REITs有助于压缩实体物业投资需求”
在丁亚明看来,房地产基金的融资规模困局,要靠基金产品多元化以及REITs(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获批来打破。
所谓REITs就是把地产项目证券化。简单地说,就是把资产切割后通过证券上市的形式,卖给诸多投资者。REITs在中国讨论已久,但眼下仍无推出时间表。一业内人士指出,目前仍有人担忧,发展房地产基金,是鼓励投资者绕过限购壁垒,把热钱输入房地产,和调控政策背道而驰。
丁亚明也说,业内确有这方面的顾虑。但他个人认为,如果投资者在REITs投入资金,并能获得稳定的收益,反过来会压缩这类人群对实体物业的需求,有利于平抑房价。从这点看,开放REITs有利于合理引导房地产投资需求。对企业而言,如果REITs开闸,可以实现私募基金与REITs配对运作。私募基金为开发型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孵化和培育商业物业,待商业物业成熟后,私募基金则向REITs输送项目、实现退出。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