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宋双
本报记者 宋双
周K线三连阳,反弹趋于明确,公募、私募基金做多热情得到释放,上周增仓明显。公募基金中尤以仓位较低的配置混合型基金加仓最为明显,平均仓位升至66.13%;而股票型、偏股型分别升至77.25%和69.22%。而私募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
基金仓位普遍有所提升,以5成仓以上居多,最高的达到9成。
轻仓公募积极加仓
上周市场虽然呈现高位盘整,但公私募基金却大多采取了加仓动作,轻仓基金成为上周加仓主力。德圣基金研究中心仓位测算数据显示,三类主动管理型股票基金中,加权平均仓位最低的配置混合型基金上周仓位提升明显,大幅加仓4.38个百分点,从61.75%升至66.13%。
测算的76只配置混合型上周47只加仓,加仓占比为61.84%。其中3只加仓超过20%,而加仓之前3只基金仓位均不超过60%。广发聚富加仓23.98%,而加仓前仓位仅为34.3%,加仓之后仓位升至58.28%。中海蓝筹灵活加仓23.31%,仓位从44.03%升至67.34%。中欧新蓝筹加仓20.93%,仓位从57.95%升至78.87%。
还有10只配置混合型基金加仓比例在10%至20%之间,而这10只基金中仅农银双利加仓之前仓位超过60%,其余多在50%之下。银华成长加仓17.91%,中海环保新能源加仓17.35%,金鹰红利、广发稳健加仓在16%至17%之间,新华资源加仓13.16%,农银双利加仓12.6%,诺安配置、国联安稳健加仓在11%至12%之间,天治趋势、中银蓝筹加仓在10%至11%之间。
目前76只配置混合型基金中仓位最高的是交银主题92.5%,其上周仓位微升0.77%。国联安安心、新华分红、长信双利、汇丰动态、国联安小盘、华富策略、国投增长仓位在80%至90%之间。不过,轻仓依旧是配置混合型基金的常态,仍有20只仓位低于60%。最低的泰达预算尽管上周加仓4.97%,但仓位仍仅为16.72%;招商平衡、泰信优势、新华资源、金元
宝石动力仓位均不足50%。
此外,可比主动股票基金加权平均仓位为77.25%,相比前周增仓1.42%;偏股混合型基金加权平均仓位为69.22%,相比前周升0.44%。
股票型基金中,汇添富活力加仓25.92%力度最大;交银精选加仓20.63%。博时成长、泰信发展、泰信优质、鹏华精选成长、浙商聚潮产业成长、交银蓝筹加仓均在15%至20%之间。目前股票型基金中共有9只仓位超过90%,即华富量子94.59%、光大中小盘93.79%、宝盈资源92.87%、申万优势92.40%、南方隆元91.72%、易方达资源91.50%、工银红利91.09%、广发小盘90.94%、工银价值90.54%;仓位最轻的汇添富焦点、长城消费、鹏华治理、建信核心、长盛红利股票仓位在55%至60%之间。
偏股型混合型基金中,中海分红、益民红利上周加仓超过20%;金鹰优选、鹏华中国50、万家和谐、交银稳健加仓均在15%至20%。共有4只偏股混合型基金仓位超过90%,即上投优势、华泰成长、大成精选、广发大盘。仓位最低的大摩资源仅38.09%;广发优选益民创新、长盛同智仓位均在40%至50%之间。
私募仓位普遍升至5成
而加仓的不仅是公募,阳光私募管理人也在12月上旬的反弹中提振情绪,加仓做多。
据
国金证券12月初的私募调查显示,目前时点私募仓位普遍有所提升,以5成仓以上居多,最高的达到9成,整体表现比前几周明显积极。具体来看,仓位60%至90%的约占15%,仓位30%至60%的约占30%;仓位低于30%的约55%。
国金证券报告指出,私募较普遍的看法是,此次反弹具备一定的持续性,但短期波动仍不可避免。原因是经济基本面并没有实质好转,但短期左右市场的已不是经济基本面而是市场信心,信心的逐步恢复决定了本轮反弹行情是可以持续的,有私募提出反弹高度至少会有几百点的空间,从年底到明年一季度大盘会延续反弹。但新增资金不足仍是限制市场走出行情的关键,最近几日市场的盘整走势则表明短期调整不可避免。
私募中的谨慎派则认为盘久必跌,目前经济基本面仍不乐观,经济数据的持续性不会很好,因此目前仍然以抓短期反弹为主不会过分追高,目前以小仓位波段操作为主。
标的配置方面,私募普遍以“周期为主,成长为辅”,普遍看好弹性较大的建材水泥、房地产、汽车行业。对于一些优质的消费股仍然会等待回调择机介入,比如医药和旅游。此外低估值的银行、机械等个股及板块受到关注。概念板块方面,近期与政策紧密相关的城镇化、美丽中国概念、投资拉动及区域振兴概念板块表现较为活跃,例如新疆、钢结构、环保、高铁等板块均是私募眼中的热点。
一波有意义的反弹已展开
申万菱信认为,伴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闭幕,短期稳定经济增长和中长期改革的基调日益明显,不确定性的解除有助于市场信心的恢复。短期来看,由于经济短周期回暖、企业盈利回升成大势所趋,市场有望震荡上行。可以预见的是,一波有意义的反弹已经开始,而这波反弹至少有望持续到春节前,中长期的持续回暖仍需观察经济增长和政策的持续性。
从行业布局来看,可重点关注的机会有:周期类行业中的基建、水泥、银行等板块;消费类行业中的医药板块;以及中长期的地产板块。具体而言,此轮反弹中,周期类行业成为反弹先锋,短期内周期股的反弹有望持续,特别是基建、水泥等板块,根据铁道部近期公布的2012年1-11月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的数据来看,要完成全年投资计划,今年最后一个月铁路投资必须完成1200亿以上,其中基建投资840亿元。总体来看,基建投资转暖后开始持续回升。消费类行业中,医药板块由于近期康美事件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由于长期以来医药始终是消费类行业的主线,将长期看好;商贸板块,由于传统销售模式未来面临电商的冲击,未来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与此同时,食品饮料虽有所反弹,但年末资金面临找平衡的状态,需等待白酒回稳后再观察。备受市场关注的地产板块,由于明年新开工恢复、销售额和销售量的提升、以及房价上涨等预期升温,从基本面来看,如果政府明年不出台较大的打压政策,预计该板块2013年将好于今年,中长期相对乐观。
博时基金认为,经济短周期的企稳复苏、改革红利预期、影子银行事态引发的风险态度转变、加之外围QE扩容及资金流入,市场的做多情绪再度燃起。经济基本面看,短周期复苏渐成市场统一认识。上游资源行业量跌价升,中游制造业量价齐升,而下游消费量升价稳。中游制造行业宏观数据表现相对突出,或可重点关注。投资维持今年以来的稳定增速,地产提速而基建略有回落,但总体而言企业自身整体投资意愿并无明显恢复,整体产能过剩仍是也将持续会是最大压制因素,长期仍是一个重要的风险因素。消费则表现平稳,耐用消费品价格的显著反弹或有需求企稳信号。在弱周期企稳复苏的宏观经济背景下,从基本面角度考虑,尚能保持一定杠杆水平的周期行业获得市场青睐的机会要更大一些。
作者:宋双 (来源:金融投资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