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玉香
钱荒,又见钱荒。银行间借钱难已经连累了股票市场。
13日,央行并未进行任何公开操作,钱荒之困并未纾缓。同日,上证指数在低开20个点之后一路走低至2126点,收盘下跌62.54点,大盘重挫2.83%。
大盘大跌,市场认为最大的凶手就是钱荒。有基金公司认为,流动性紧张难以在短期内消除,这或将继续左右市场情绪。
资金凶手
钱荒已经成为上证指数大跌的元凶,全面回落的经济数据和IPO或将重启则无意中成为了股市大跌的帮凶。
上周五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证监会就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征求意见,市场普遍猜测IPO重启时间表基本确定;不尽人意的5月份经济数据亦成为了市场大跌的借口,PPI的下行反映了实体经济的需求持续不振。
“经济数据不理想,其实是在预期之中,这个不应该成为市场下跌的主因,外方研究机构纷纷调低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这已成事实,”昨日受访的一位基金经理如是告诉记者。
“流动性紧张,这是造成大盘下跌的主因,而流动性紧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天治创新先锋基金的基金经理陈勇说。
“一方面是监管层整肃银行理财产品以来,在持续去杠杆,另一方面是财政缴款,再加上传统上季末或节前流动性会偏紧,多种因素叠加在一起,导致了近期流动性紧张。”上述基金经理分析。
宝盈资源优势基金经理彭敢认为资金面紧张的原因有二。其一是近期外汇管理局查虚假贸易,这使得入境的套利资金被卡住了;其二是央行有意控制货币供应量,同时控制银行的扩张。猜测央行通过货币投放来帮助银行体系消化积累的风险。
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美国QE的退出。“随着美国经济逐步复苏,QE退出已逐步进行,这直接导致了资金由各新兴市场国家回流至美国,从部分金砖国家和东南亚国家情况看迹象明显。”海富通基金投研人士告诉记者。
市场预期美国QE的退出已经有所反应,全球资金追踪机构新兴市场投资基金研究公司(EPFR)的数据显示,近期资金流出新兴市场的数量屡创新高。最新公布的一期数据显示,在截至6月5日的一周内,有超过40亿美元的资金从新兴市场股票基金中撤出。与此同时,从中国股票基金中撤出的资金量达到了2008年第三周以来的最高,从香港股票基金撤出的资金则达到了近十年最高。
国投瑞银基金[微博]经理分析,美国经济复苏和失业率的持续改善,使得美联储QE退出的时点可能提前,在此预期下,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触底回升。美联储货币政策预期的变化导致资金开始纷纷从新兴市场回流美国,东南亚国家股票市场出现大幅调整。
流动性格局的逆转同样造成国内的资金压力以及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回落。人民币贬值预期重现以及外汇占款增长放缓,导致银行间流动性压力趋于紧张,资金价(1383.20,5.40,0.39%)格持续保持高位。
上投摩根海外团队告诉记者,当房价回升、负债维持低档,而就业市场持续改善时,美国的消费信心随财富效果而回升,投资人对美国经济转乐观下,容易转进本地股票市场。这也就意味着资金对于美国市场的追捧,使得资金从新兴市场流入美国。
钱荒到何时?
端午节前,银行间市场资金利率一路飙升。这一状况在13日有所调整,但央行未进行任何公开市场操作,流动性紧张的局面并无改观。
诺德基金[微博]经理李圣春认为,从目前的央行的行为来看,从紧的意图还是比较明显的。如果市场形成这一预期,那么即使央行不再做任何实质性收紧动作,由不确定性和预期调整带来的备付上升也将持续一段时间,无论如何,央行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而且由于近期针对外汇、银行间市场的监管政策频出,6月底的资金不确定性确实在加大,纵然有财政存款下发,银行也未必敢降低自身超储需求,因此,预计流动性的压力可能要持续到6月底才能逐步缓解。
天治基金的基金经理陈勇认为,当前的流动性紧张可能是短期的,不过展望下半年,流动性也难以像上半年这样宽松,总体上会慢慢趋紧。
昨日接受记者采访的一位基金经理认为,央行的政策不会朝令夕改,资金面的紧张会持续大约3个月以上。
钱荒引发了近期股市大跌。钱荒之况短期内难以缓解同样将左右大盘走势。
不过,上投摩根核心优选基金经理孙芳认为,本轮大盘调整持续时间可能不会太长,可以理解为估值回归;特别是成长股调整将是一次大浪淘沙的过程,未来优质成长股表现仍值得期待。
她解释道,下半年经济不会有太大变化。钢铁、水泥、化工等中上游行业的价格没有明显回升,库存也未见低点,可以预见七八月份不是开工的旺季,目前仍无法看到需求的边际增长。而今年下半年因基数较高,增长恐更乏力。同时,从政府层面来看,应不会再走扩大投资的老路,货币方面或不会太紧,保持中性概率较大。
孙芳同时指出,7月开始进入中报期,传统行业的中报可能不会太好,虽然因为估值较低,不会大跌,但也没有大幅上涨的机会。
李圣春认为,中报业绩不达预期将可能再次出现。在市场预期过高的情况下,即便经营状况良好,但是面对市场过高的期待也将使得部分公司中报业绩存在低于预期的可能,而在5月份肥皂泡发酵的过程中,完全由风格因素、投资主题带来上涨的公司将面临更大的中报业绩考验,因此7、8月中报业绩披露期市场情绪不太可能继续膨胀。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