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生命周期理论 DIY养老基金
2013年06月17日00:54
来源: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原标题 [借鉴生命周期理论 DIY养老基金]
美国人波顿·G·麦基尔(Burton G. Malkiel)是名作《漫步华尔街》一书的作者。该书提出了大家耳熟能详的“生命周期投资理论”,认为,投资策略必须与生命周期合拍,不同年龄段,投资策略应不同。
事实上,海外已经有基金将“生命周期投资理论”用于实践,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发了“生命周期基金”,该类基金大受养老金青睐。美国研究机构ICI统计显示,截止2010年底,美国整个生命周期基金行业中有91%的资金来源于退休金资产。
生命周期基金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按退休日、到期日来分类,如先锋2050基金、先锋2015基金;一类按风险收益特征来分类,如保守型、稳健型、激进型等,不随时间变化而改变风险特征,需要投资者根据自己的年龄区间自主选择。
生命周期基金适合疏于管理养老钱的人群,它按时间逐期风险递减的特性大体满足了他们的投资要求,但没有一只基金可放之四海、适用于所有人。如两人同样购买了2050年到期的生命周期基金,但收入不同可能导致两人风险承受能力迥异,况且不同人在主观上也可能有截然不同的风险偏好。
如果您精力允许,笔者建议您汲取其投资精髓,量身定做属于自己的生命周期基金。DIY生命周期基金,首先要了解生命周期基金的内在机理。其设计理念,紧密遵循了麦基尔的“生命周期投资理论”,在设计上有以下几个步骤:
1、设计下滑航道,即把握由高风险资产向低风险资产转换的时间点和比例。如20岁时高风险资产占比80%、60岁时20%——是平稳下滑,还是40岁时因为孩子要出国,风险资产占比骤减至20%?
2、决定资产配置。即如何配置不同风险程度的资产。
3、选择投资标的。股、债、基金、房产、黄金……您DIY生命周期基金之前,先去了解市场和产品。
在DIY的过程中,您需要结合自身情况去设置基金的“参数”:
1、关于下滑航道,您可综合考虑自己的家庭收入状况、特定年龄风险承受能力、家庭风险偏好、以及不同人生阶段资产积累要求等,统筹安排。但不宜做频繁的调整,5-10年调整一次即可。
2、资产配置最关键。美国学者Roger Ibbotson研究表明投资收益的90%强由资产配置决定。纵向您需要根据年龄、风险承受能力,横向您需要根据不同资产类别的预期回报、风险和相关性,构建各时点的资产配置,并根据实际收益做动态调整。
3、关于投资标的,笔者认为,既然投资者有精力自主管理投资篮子,那么篮中投资工具可以以工具型及“类工具型”产品为主,包括指数基金、保本基金、保本型银行理财、部分养老基金等。因为(类)工具型理财产品风险收益特征清晰,易于把控,且大多费率较低,更适合长期持有。
以天弘安康养老基金为例。该基金属于偏债混合型基金,采取VPPI动态保本策略,将股票仓位上限控制在30%,控制风险暴露——风险特征清晰。该基金以五年期银行定期存款利率(当前为4.75%)为业绩基准,VPPI策略“保底”、三成以内的股票“求高”——收益特征清晰。费率上,管理费0.90%、托管费0.20%,在偏债混合型基金中属费率最低者;持有5年以上免赎回费。多重特征符合养老基金投资标的标准,是在您DIY“生命周期养老基金”时,非常合适纳入中低风险端产品篮子的一款产品。 (来源:上海证券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