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摆脱“昙花一现”
到目前为止,创势翔仅仅是半年度冠军。在私募界,冠军素来都是黑马,然而黑马来去如风,绝大部分到第二年就会寂寂无名。岁岁年年“股”相似,年年岁岁“冠”不同,可说是证券投资私募冠军这几年的写照。
总结下来,这些私募都碰上同样的怪圈,即成名后规模迅速扩张,但是往日的技术路径却不可复制。例如,常士杉管理的世通1号成立之初只有5000万元的规模,在以96.16%的业绩勇夺私募冠军后迅速发行9只产品,但2012年4月,其管理的世通8期和世通9期因净值跌至止损线以下,遭遇强制清盘。罗伟广的新价值1期以192.57%的年收益成为“中国最牛私募”,很快新价值又发行20多期产品,但到2012年,已经有多只清盘。
这被业内称为“1期现象”。业内人士认为,多数私募当规模小时,只需要几只弹性较大的个股就可以创造较好的收益,但是规模扩大后,在小票上的进出不方便,业绩就会波动。此外,来自客户的短期业绩压力也更大。为此,甚至有部分私募为了能保证明星产品的业绩亮眼,想尽办法保证1期的业绩。
据了解,今年下半年,创势翔将发行2期产品,它能否摆脱怪圈?上述创势翔的内部人士也表示,目前公司已经有所担忧,因此在投资风格做了改进,在规模上也有所限制。
“我们确实担心不适应,所以1期产品有很多人来咨询,我们都没有打开申购。2期产品也不打算发得很大,就是朋友的钱。”该人士表示,目前正在扩充投研团队。
[上一页] [1] [2] [3] |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