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结构的改善是确保基金清盘过程中各方利益均衡的关键,基金清盘要以持有人利益的维护为第一要义,这需要有一系列程序、规则来保证。
证券时报记者 朱景锋
在《美国开放式基金清盘制度、实践及启示》专题研究中,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代宏坤博士认为基金清盘并非坏事,反而是基金业生态健康的反应。
代宏坤表示,对投资者和基金公司来说,基金清盘并非坏事,美国的经验表明,基金合并或者清盘对于不同投资者的影响是不同的,总体而言,影响应该还是正面的。那些面临清盘的基金,可能是业绩长期不振、成本比一般的基金高,或者投资风格已不再适合足投资者的需求,或者是已不适应经济和政治局势的变化。投资者与其向那些垂死挣扎、业绩转变希望渺茫的“僵尸基金”继续贡献管理费,还不如重新选择其他的绩优基金。
代宏坤认为,对基金行业来说,在特定的市场环境下会出现了一些应景型的基金,这些基金往往成为创新的陷阱,清盘能确保行业的健康发展。在美国共同基金业发展的历史上,很多应景型的创新最后都被扫进了历史。例如策略资产配置基金(TAAs)、短期多元市场基金和主题投资基金这些投资概念时髦的基金。与美国市场相类似的是,纵观十多年来国内基金市场的创新产品,不同时期成立的一些主题概念基金、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基金似乎也遭遇了创新的陷阱,让这样的基金清盘或许是更好的选择。
在基金合并和清盘过程中,代宏坤认为,应该强化投资者教育。“投资者对基金清盘的认识存在偏差,普遍存在一种恐惧的情绪,认为基金清盘后自己可能损失掉全部的投资”。实际上,基金清盘的正面影响大于负面影响,即使清盘,也就是按最后一天的净值把钱退给投资者,相当于强制赎回的概念,要向投资者充分的传达这一信息。
代宏坤认为,治理结构的改善是确保基金清盘过程中各方利益均衡的关键。在清盘的过程中,各方的利益诉求不一致,一个能代表广大持有人利益的代表不能缺位。在清盘的过程中,更要注重维护中小持有人的利益不受损害。基金清盘要以持有人利益的维护为第一要义。确保清盘过程的公开、公平、公正,这需要有一系列程序、规则来保证。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