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机构参与定增大搞创新
今年以来,随着基金子公司、基金专户、券商子公司不断增多,业务的不断拓展,特别是被允许投资非上市公司股权之后,众机构对上市公司的定增并购重组表现出了更大兴趣,参与方式也是花样百出。
继基金专户参与定增之后,今年4月,京能热电(600578.SH)公告称,华夏基金子公司华夏资本也通过设立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参与了该股的定向增发,这是基金子公司参与定增的首个案例。
今年5月,康缘药业(600557.SH)的定增方式也引起了业内人士的注意。这个定增计划由汇添富基金担任资产管理人,即基金公司直接作为发起人,开启了基金专户参与定增的新模式。
记者还从业内人士处获悉,目前券商和基金子公司又在探讨一种参与上市公司定增并购更为新颖的模式。
具体方式是,保荐机构为上市公司并购活动设立特定资管计划,利用基金专户或基金子公司的通道发起融资,也可能是PE、私募等其他机构或是基金公司自身通过基金专户或子公司渠道设立资管计划。
然后,由资管计划收购存在被并购预期的公司的股权,再与上市公司商谈,通过定增方式,实现股权变股票的互换。简单来说,就是被并购的标的资产股东拿出股权拿走资金;资管计划拿出资金获得股权,再获得定增股票;而上市公司是拿出定增股票,拿走并购标的股权。
“定增募资投向单纯项目,二级市场反应往往不大,参与者得不到太高的收益,甚至因股市低迷,定增股解禁后还可能亏损。但参与增发并购不同。”前述业内人士认为。
在其看来,基金专户或子公司等专业机构,找到有潜力的中小企业,然后通过资管计划募资“变身”PE入股。相较于现金收购或直接定增等方式,上市公司也比较认可这种方式,募资最为容易。而专户或子公司资管计划的投资者间接参与了定增,但在这个过程中,资管计划有更多的话语权,获得收益的胜算也更大。
实际上,早在2011年,PE就曾通过这种提前介入被并购公司的方式实现定增并购后退出。但上述方式相对于PE的一个好处是,资管计划不需要提前至少一年入股被并购公司,最后获得的定增股份也不需要锁定3年,一年即可。
“目前来看,王亚伟对存在并购预期的标的公司没有研究能力,没有基金公司那么强的实力和足够的人手,因此,不排除他也是想借助基金专户或子公司,参与上市公司上述形式的增发并购,而这也符合其最近的动向”,上海一家定增类私募负责人对此表示。
[上一页] [1] [2] [3] |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