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董华 发自深圳
博时基金因为马乐事件而陷入了漩涡之中。
从6月21日,博时基金公告,马乐以身体不适为由,离开了博时基金开始,到7月下旬,有关马乐牵涉70多只个股,10亿资金的“老鼠仓”案浮出了水面。至此,一个看似
平常的基金经理离职真相,才被世人所注意。近年来,如此众多的“老鼠仓”事件不间断上演,并有愈演愈烈之势,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又会牵扯出怎样的行业背景?《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展开调查。
30岁就管理近70亿资产
像往常一样,当大家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市场推出的新产品上时,博时基金基金经理马乐在6月21日离开了博时。
表面上看,他的离职和其他基金经理离职相比,没有什么不妥。如果非要说点什么,那就是马乐的年龄,可谓“年轻有为”。况且这年头,行业内基金经理离职已是家常便饭。
然而,一个月后,这件平常的基金经理离职背后,竟然暗藏玄机。经证监会调查,原博时精选基金经理马乐涉嫌利用职务便利,获取博时精选基金交易的非公开信息,操作他人名下账户,先于或同期于其管理的基金买入相同股票70余只,交易金额和获利金额较大。
其中,高达10亿元的涉案资金,让市场震撼,这不是一个小数目,在证监会处理的类似事件中,马乐案涉及的金额之巨,前所未有。
接触过马乐的人,用以描述马乐最多的两个词,一个是“年轻”,另一个词是“低调”。从网络上,我们能搜到的有关马乐的信息,仅只有那短短的几句话:马乐,硕士研究生。2006年加入博时公司,历任研究员、公用事业与金融地产研究组主管兼研究员、投资经理。2011年4月12日至2013年6月21日期间,任博时精选基金经理。
没有出生日期,甚至没有学历专业的介绍,而且在媒体上的言论也非常稀少。有关他的年龄,甚至博时内部的人也不是特别清楚。
“他大概就是三十出头的样子,反正就是年轻。”一位接触过马乐的人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不是很爱说话,但是做事很努力,三十岁就当基金经理了。”
据该人透露,马乐毕业于清华大学,估计学习的专业是与建筑相关的,如土木工程之类的专业。他最初进入博时的时候,就是从房地产方面的研究开始的。
“本人看上去很沉稳。工作一直都做得很优秀,所以很被公司器重。”于是,他在博时的“仕途”可谓一帆风顺,按年龄推算,2006年,也就是刚毕业就进入了博时基金,5年之间,从一个小小的研究员,到投资经理,然后2011年终于接替余洋来管理博时精选。
“年轻有为,三十多岁就一个人管理近70亿元规模的资产,在博时‘仕途’顺利,前途一片大好,怎么会这么想不开呢?”博时内部人士也都在感叹。
[1] [2] [3] [下一页] |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