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FII出没注意:持股金融市值缩水222亿,小心思萌动买进23创业板股
截至8月28日,二季度末QFII累计持仓市值为443.17亿元,较一季度末的506.62亿元减少12.52%
理财周报记者 郑鹏远/北京报道
2013年上半年,上证指数在2444.8-1849.65运行,GDP增长7.6%,
对于232家QFII来说,面对的市场从未如此复杂。截至8月28日,已有2109家上市公司发布中报,可查统计显示,QFII共入驻其中174家,相较一季度143家增加31家。二季度末QFII前五大重仓行业分别为银行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医药制造业、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业。
然而,QFII在金融业方面持有的市值缩水非常严重。数据显示,一季度末,QFII持有金融业479亿元,而到了二季度末,仅仅剩下257.94亿元。
在制造业领域,上期QFII还持有220亿元,而二季度末的持股市值就只剩下115亿元,减少了105亿元。
随着市场不断分化,部分QFII向来沉稳的价值投资风格也在略有褪色。截至8月28日,QFII共持有45只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其中创业板上市公司23家,相较一季度增加7家。
“外来的和尚”遇上“难念的经”。
然而,这股力量仍在不断壮大,今年7月中国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及国家外汇管理局决定将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投资额度增加到1500亿美元。
金融股缩水222亿弃消费
截至8月28日,已有2109家上市公司发布中报,统计显示,QFII共入驻其中174家,较一季度末的143家增加31家,但持仓市值较一季度末有所下降,至二季度末QFII累计持仓市值为443.17亿元,较一季度末的506.62亿元减少12.52%,与同期上证指数跌幅11.51%相若,无明显增减仓迹象。
目前已发布中报的上市公司中,QFII持仓市值前十大重仓股及至二季度末持仓市值分别为:兴业银行203.89亿元、格力电器71.34亿元、华夏银行50.73亿元、万科A6.38亿元、海螺水泥5.83亿元、金螳螂4.58亿元、中国交建4.16亿元、用友软件4.10亿元、宝钢股份3.31亿元、平安银行3.15亿元。
“外来的和尚好念经”,这是市场对QFII过去一年投资的高度认可。去年,凭借喝酒吃药以及重仓银行股,QFII取得了骄人成绩。
如果从行业着手,QFII的投资路径更加清晰。理财周报记者统计发现,二季度末QFII前五大重仓行业分别为银行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医药制造业、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业,持有市值分别为254.6亿、73.6亿、11.5亿、9.2亿和7.9亿。显然低估值、高利润率增长率成就了银行在QFII股票池中一股独大。
然而今年以来,当指数重回1942时,QFII投资中国的路径却演变成了一次大逃亡。去年前十大重仓股中,QFII在金融业方面持有的市值缩水非常严重。数据显示,一季度末,QFII持有金融业479亿元,而到了二季度末,仅仅剩下257.94亿元。
此外,QFII在制造业进行了大幅减持,数据显示,上期QFII还持有220亿元,而二季度末的持股市值就只剩下115亿元,减少了105亿元。
对于公募基金加仓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QFII表现的不是特别热衷,而相比一季度末的10亿元持股市值,目前剩下7.7亿元。
二季度获得QFII增持较多的是中国石化和格力电器。卡塔尔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二季度新进中国石化6309.62万股,这也是花旗环球金融有限公司在2006年四季度退出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后,中国石化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再次出现QFII身影。
格力电器有5家QFII扎堆,花旗环球金融有限公司、耶鲁大学、摩根士丹利国际股份有限公司、美林国际在二季度都不同程度加仓,分别增持1359.02万股、1108.61万股、700.21万股、28.02万股,瑞士银行则在二季度减持1234.24万股。
此外,获得QFII增持较多的蓝筹股还有宝钢股份、海螺水泥、古越龙山,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二季度新进宝钢股份3118.83万股,德意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新进海螺水泥2238.57万股,花旗环球金融有限公司新进古越龙山1124.27万股。
QFII对于大消费的偏爱贯穿2012年,在重仓股中尤为明显,竞争也更为激烈,共有双汇发展、贵州茅台、五粮液、格力电器、苏宁电器等五家上市公司在QFII前大重仓股中出现。而今年以来,五粮液与苏宁电器已经淡出了QFII的视野。
分析人士认为,QFII一向偏好低估值蓝筹,虽然上半年市场行情完全由中小盘股票引领,但从中报来看QFII的思路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
会猎创业板
在价值投资的体系中,PE是一个核心词,对于QFII来说,难点在于10倍以内PE的股票比比皆是,可却没能吸引资金的驻足。而表现出色的创业板却动辄上百倍的市盈率,与价值投资的理念格格不入。
随着市场不断分化,部分QFII向来沉稳的价值投资风格也在略有褪色。截至8月28日,QFII共持有45只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其中创业板上市公司23家,相较一季度增加7家。
在谈到这一变化时,一位来自摩根士丹利的研究员告诉理财周报记者,券商的研究报告是QFII投资的第一手信息,随着市场变得愈加复杂,QFII投资可能越来越多的依赖国内的卖方机构。“以前肯定会出于分红和安全的考虑,当他们喜爱的制造业、运输业利润全在下滑时,就需要多听听来自本土的意见。”
QFII二季度十大增仓股及增持额分别为:金螳螂4.58亿元、宝钢股份3.31亿元、中国石化2.64亿元、恒瑞医药2.43亿元、江淮汽车1.32亿元、大北农1.28亿元、古越龙山1.26亿元、恒立油缸9818万元、亚厦股份8485万元、华测检测7411万元。
这其中金螳螂、华测检测等公司来自中小板和创业板,而参与其中的QFII是老道的A股投资者。
拥有国内公募基金运作经验的瑞士信贷显然深谙中国股市的运行逻辑。今年二季度,瑞信信贷突击入股1606万股,一举成为第四大股东。二季度金螳螂涨幅股价从22.67元一路上探至32.67元,单季最终涨幅为23.78%,显然优于多数QFII的投资成绩。
在QFII新进的创业板股票中,华测检测的持仓量最大,而嘉实基金的外资股东德意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和大摩华鑫基金的股东摩根士丹利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在二季度分别新进420.66万股、220.46万股,分列第七、第八大流通股股东。
不过从PE上看,金螳螂市盈率超过20倍,华测检测更是超过50倍,显然不满足多数QFII的投资思路。显然,国内公募基金的经验与券商的研究报告发挥了更重要的作用。
此外,看中TMT的QFII资金也在迅速上升。Wind资讯统计显示,淡马锡富敦投资新建仓150万股光线传媒,占流通股比例的1.09%,持股市值为4801万元。东方汇理银行新建仓143万股三五互联,占流通股0.84%,市值为1297万元。此外,哥伦比亚大学增持22万股银邦股份至82万股。7月以来,光线传媒、三五互联与银邦股份分别上涨16.62%、23.96%、5.59%。
来自台湾的QFII也是这一路人马的典型代表。谈到投资思路的转变,华润元大基金投资总监李湘杰颇有心得,这位前台湾QFII元大宝来证券信托公司基金经理偏爱成长板块,他对理财周报记者表示,旁观者清。
“我跟我的研究团队讲,对于国内股市,我们应当技术性去投资股票,但也要做非常深入的研究。创业板跟一些成长板块是符合国策的,即使有短期修正也非常好,目前来看刚开始而已。”他目前依然看好板块TMT、生物医药、环境保护、可选消费,而且这个思路也被他带到了自己的公募产品上来。
“QFII的资金一直想投资A股,是因为A股够便宜,蓝筹股目前已经低于9倍,非常便宜。所以下跌已经是没有太多空间,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时候涨”,一位外资投行策略分析师告诉理财周报记者未来QFII投资逻辑应该是高成长和估值修复两头并进。
长期持股策略调整
截至目前,有超过1家QFII入驻的股票共24家:其中格力电器共5家QFII持有;有3家QFII持有的包括:晨鸣纸业、新和成、世联地产、亚夏汽车、宝钢股份、用友软件、南京化纤、厦门空港;另有新兴铸管等15家公司获得2家QFII青睐。
而主流的QFII依然保持其独有的特色。从持股数量上来看,油国主权基金科威特政府投资局共出现在14家上市公司中,是持股公司最多的QFII机构。紧随其后的是持股13家上市公司的挪威中央银行和持股11家上市公司的瑞士联合银行。
参股多家上市公司充分显示了这类QFII多元的投资逻辑,科威特政府投资局持有的14家上市公司包括建筑业亚厦股份和普邦园林,服装业的森马服饰、生物医药领域的海翔药业和康芝药业,还包括农业板块的大北农等。
同样在挪威中央银行的股票池中也可以见到军工、通讯、软件及生物医药等多种领域。不过遵循QFII的投资逻辑不难发现,虽然行业纷繁,不过这些机构亲睐的依然是拥有规模优势的行业龙头,而远远避开重组及概念类的上市公司。
而一向老成持重的耶鲁大学今年来则保持了更加谨慎的态度。此前,耶鲁大学基金一直是A股大消费领域的第一QFII。去年年报数据显示,其共持有5只上市企业,其中包括伊利、双汇、云南白药、格力电器四只消费概念股。
这似乎与今年二季度数据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二季度末耶鲁大学仅持有世联地产、广深铁路、格力电器。虽然,耶鲁大学在股票池上做了大幅调整,弃掉了大多数消费类股票,转入持有地产和铁路,不过其稳健的价值投资风格丝毫没变。
从投资风格上,QFII长期持股不动的策略也有所调整。上海自贸区概念连日来持续火爆,上港集团自23日开始至29日收盘已连续5涨停,五个交易日累计上涨61.18%。中国网财经发现,在涨停前,已经有两家QFII潜伏在上港集团前十大股东中。二季度末新进QFII高华-汇丰-,其持有上港集团1878.08万股。另一家首域投资管理(英国)有限公司从2012年就开始不断增持至4021.14万股。
随着上港集团不断涨停,主力资金却呈现净流出,其中,8月28日主力资金净流出1.18亿元,29日又有1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两家潜伏QFII极有可能已在高位出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