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首单“迷你”基金成功转型花落大成,这意味着那些挣扎在“清盘线”上的小基金的转型大幕正式开启,而通过自购、帮忙资金等高成本方式维系迷你基金生存的方式,或将逐步成为历史。
[现状]
基金的“小时代”
基金业“规模争夺战”越发激烈,这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迷你基金”批量现身,随着部分基金规模的持续萎缩,触及“清盘线”的基金也大幅增加。
据相关规定,开放式基金的合同生效后,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不满200人或者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的,基金管理人应当及时报告证监会;连续20个工作日出现前述情形的,基金管理人应当向证监会说明原因和报送解决方案。
而就在2013年三季度末,规模低于5000万元的基金还只有35只,短短一个季度之后,这一数据就攀升至了58只,其中偏股型基金居多。
具体来看,上述58只基金中包括32只股票型基金和6只混合型基金,此外还有17只QDII基金、2只纯债基金、1只保本基金和一只货币基金。
难以启动的清盘机制
随着基金公司“跑马圈地”越演越烈,“迷你”基金批量出现已经成为常态。虽然监管层鼓励基金公司建立基金退出机制,但目前尚未有小基金选择清盘或者合并作为退出机制。
“公募基金5000万元的资产净值往往被视为公募基金的清盘红线,实际上面临清盘的基金远远不止这个数量。”业内人士透露,基金公司为了避免尴尬或出于营销目的,往往会季末对这类基金进行冲量,通过自购、帮忙资金等方式维系其生存,避免其低于清盘红线,但成本非常之高。
一位业内人士坦言,如果以清盘方式退出,则涉及股票大笔出售等问题,可能会损害投资者利益,更为可行的方式应该是采取基金合并的方式。不过,谁都不愿意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不过,合并清盘在国外成熟市场则非常常见,根据上海证券统计,2011年美国新成立的共同基金有580只,后来进行合并的基金有292只,清盘的基金数量达到194只,两项合计占比高达83.8%。
[转型]
转型成为突破口
相对于合并清盘,基金公司开始寻求另一种出路,即转型为更符合市场机会的基金品种。随着大成中证500沪市ETF联接基金转型议案获得持有人大会通过,这意味着迷你基金转型大幕实质性开启。
大成基金昨日公告称,旗下大成中证500沪市ETF联接基金持有人大会表决结果,该基金转型议案获得通过,此次共有54.53%的持有人参与表决,同意票占98.63%,此次会议结果将报送证监会予以核准并最终生效。
据悉,大成中证500沪市ETF联接基金转型为大成健康产业股票型基金。此外,长盛基金此前也发布相关公告,拟将旗下主投泛资源的周期行业基金长盛泛资源变更为主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股票基金。
除了偏股型基金纷纷谋求转型外,部分“迷你”债券型基金也蠢蠢欲动。如长信基金昨日发布召开长信中短债基金持有人大会公告,拟将“长信中短债证券投资基金”变更为“长信纯债壹号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投资范围及相关事项做相应变更,这意味着长信中短债基金成为第一只提出主动转型的迷你债券基金。据悉,长信中短债基金去年底净值规模仅4200万元左右,低于5000万元的清盘警戒线。
[案例]
迷你股基规模底线一降再降 最袖珍者仅1097万元
迷你基金这一特殊群体的存在意义向来为市场所诟病,基金公司是顾及“里子”还是“面子”的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整个基金行业。
基金新闻部根据WIND资讯整理显示,截至2013年年底可比520只主动管理的偏股型基金资产净值规模总额为11011.94亿元,平均每只基金的资产净值规模为21.18亿元,较2012年年底均值下降1.74亿元。其中,规模最大的为广发基金公司旗下的广发聚丰,资产净值达180.12亿元;而规模最袖珍的是方正富邦红利基金,仅为1097.16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年底,股基规模最高者同样为广发聚丰,资产净值规模为188.09亿元,而当年最袖珍股基国联安红利的资产净值规模为4260.52万元。也就是说,2013年年底股票型基金规模最大者的资产净值较2012年年底有所下降,而最袖珍股基的规模底线也一降再降。
某家旗下出现“袖珍”股基的基金公司内部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旗下袖珍基金短期不会考虑合并的出路,而将进行持续营销。但德圣基金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江赛春则认为,规模持续偏小的基金一般投资实力偏弱,基金公司对其的关注和营销热情也不高,很多基金公司只是借营销的说辞在拖日子。[阅读原文]
[现状]
基金的“小时代”
基金业“规模争夺战”越发激烈,这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迷你基金”批量现身,随着部分基金规模的持续萎缩,触及“清盘线”的基金也大幅增加。
据相关规定,开放式基金的合同生效后,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不满200人或者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的,基金管理人应当及时报告证监会;连续20个工作日出现前述情形的,基金管理人应当向证监会说明原因和报送解决方案。
而就在2013年三季度末,规模低于5000万元的基金还只有35只,短短一个季度之后,这一数据就攀升至了58只,其中偏股型基金居多。
具体来看,上述58只基金中包括32只股票型基金和6只混合型基金,此外还有17只QDII基金、2只纯债基金、1只保本基金和一只货币基金。
难以启动的清盘机制
随着基金公司“跑马圈地”越演越烈,“迷你”基金批量出现已经成为常态。虽然监管层鼓励基金公司建立基金退出机制,但目前尚未有小基金选择清盘或者合并作为退出机制。
“公募基金5000万元的资产净值往往被视为公募基金的清盘红线,实际上面临清盘的基金远远不止这个数量。”业内人士透露,基金公司为了避免尴尬或出于营销目的,往往会季末对这类基金进行冲量,通过自购、帮忙资金等方式维系其生存,避免其低于清盘红线,但成本非常之高。
一位业内人士坦言,如果以清盘方式退出,则涉及股票大笔出售等问题,可能会损害投资者利益,更为可行的方式应该是采取基金合并的方式。不过,谁都不愿意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不过,合并清盘在国外成熟市场则非常常见,根据上海证券统计,2011年美国新成立的共同基金有580只,后来进行合并的基金有292只,清盘的基金数量达到194只,两项合计占比高达83.8%。
[转型]
转型成为突破口
相对于合并清盘,基金公司开始寻求另一种出路,即转型为更符合市场机会的基金品种。随着大成中证500沪市ETF联接基金转型议案获得持有人大会通过,这意味着迷你基金转型大幕实质性开启。
大成基金昨日公告称,旗下大成中证500沪市ETF联接基金持有人大会表决结果,该基金转型议案获得通过,此次共有54.53%的持有人参与表决,同意票占98.63%,此次会议结果将报送证监会予以核准并最终生效。
据悉,大成中证500沪市ETF联接基金转型为大成健康产业股票型基金。此外,长盛基金此前也发布相关公告,拟将旗下主投泛资源的周期行业基金长盛泛资源变更为主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股票基金。
除了偏股型基金纷纷谋求转型外,部分“迷你”债券型基金也蠢蠢欲动。如长信基金昨日发布召开长信中短债基金持有人大会公告,拟将“长信中短债证券投资基金”变更为“长信纯债壹号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投资范围及相关事项做相应变更,这意味着长信中短债基金成为第一只提出主动转型的迷你债券基金。据悉,长信中短债基金去年底净值规模仅4200万元左右,低于5000万元的清盘警戒线。
[案例]
迷你股基规模底线一降再降 最袖珍者仅1097万元
迷你基金这一特殊群体的存在意义向来为市场所诟病,基金公司是顾及“里子”还是“面子”的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整个基金行业。
基金新闻部根据WIND资讯整理显示,截至2013年年底可比520只主动管理的偏股型基金资产净值规模总额为11011.94亿元,平均每只基金的资产净值规模为21.18亿元,较2012年年底均值下降1.74亿元。其中,规模最大的为广发基金公司旗下的广发聚丰,资产净值达180.12亿元;而规模最袖珍的是方正富邦红利基金,仅为1097.16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年底,股基规模最高者同样为广发聚丰,资产净值规模为188.09亿元,而当年最袖珍股基国联安红利的资产净值规模为4260.52万元。也就是说,2013年年底股票型基金规模最大者的资产净值较2012年年底有所下降,而最袖珍股基的规模底线也一降再降。
某家旗下出现“袖珍”股基的基金公司内部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旗下袖珍基金短期不会考虑合并的出路,而将进行持续营销。但德圣基金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江赛春则认为,规模持续偏小的基金一般投资实力偏弱,基金公司对其的关注和营销热情也不高,很多基金公司只是借营销的说辞在拖日子。[阅读原文]
迷你股基规模底线一降再降 最袖珍者仅1097万元
截至去年年底,有15只股票型基金的资产净值规模在5000万元清盘红线之下
迷你基金这一特殊群体的存在意义向来为市场所诟病,基金公司是顾及“里子”还是“面子”的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整个基金行业。
基金新闻部根据WIND资讯整理显示,截至2013年年底可比520只主动管理的偏股型基金资产净值规模总额为11011.94亿元,平均每只基金的资产净值规模为21.18亿元,较2012年年底均值下降1.74亿元。其中,规模最大的为广发基金公司旗下的广发聚丰,资产净值达180.12亿元;而规模最袖珍的是方正富邦红利基金,仅为1097.16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年底,股基规模最高者同样为广发聚丰,资产净值规模为188.09亿元,而当年最袖珍股基国联安红利的资产净值规模为4260.52万元。也就是说,2013年年底股票型基金规模最大者的资产净值较2012年年底有所下降,而最袖珍股基的规模底线也一降再降。
某家旗下出现“袖珍”股基的基金公司内部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旗下袖珍基金短期不会考虑合并的出路,而将进行持续营销。但德圣基金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江赛春则认为,规模持续偏小的基金一般投资实力偏弱,基金公司对其的关注和营销热情也不高,很多基金公司只是借营销的说辞在拖日子。
袖珍股基底线一降再降
最迷你基金仅1097万元
基金新闻部根据WIND资讯整理数据显示,根据基金去年年底披露的最新份额及单位净值数据计算,截至去年年底,可比520只主动管理的偏股型基金资产净值规模总额为11011.94亿元,平均每只基金的资产净值规模为21.18亿元。其中,规模最大的为广发基金公司旗下的广发聚丰,资产净值达180.12亿元。同样资产净值规模在100亿元以上的还有华夏红利、易方达价值成长等10只基金。
相反,截至去年年底,方正富邦红利精选基金去年年底的资产净值规模仅为1097.16万元,是可比520只偏股型基金中,规模最迷你的产品。此外,德邦优化配置、信诚周期轮动等14只基金去年年底的规模也均触及了基金清盘红线,在5000万元以下。
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年底,股票型基金平均资产净值规模为22.82亿元,其中,规模最高者仍为广发聚瑞丰,2012年底的资产净值规模为188.09亿元,高出2013年年底数据近8亿元。而2012年年底最袖珍的股基为国联安红利基金,资产净值规模为4260.52万元。
也就是说,2013年年底股票型基金规模最大者的资产净值较2012年年底有所下降,而最袖珍股基的规模底线则一降再降。
74只股基站队迷你阵营
15只基金触及清盘红线
整理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底,共有74只股票型基金的资产净值规模未达到1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迷你型基金。其中,15只基金的资产净值规模低于《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中规定的5000万元清盘红线。
业内人士表示,虽然股票型基金去年整体有所表现,但由于近年来基金的赚钱效应在持续减弱,基民的投基信心不高,落袋为安情绪浓厚。且目前基金销售的主要渠道还是银行,但银行对基金普遍重发行而轻维护,这也是导致基金份额缩水的原因之一。
具体看来,这15只触及清盘红线的股票型基金来自14家基金公司,其中,方正富邦基金占两席。
前述某家旗下出现“袖珍”股基的基金公司投资总监在接受基金周刊采访时表示,对旗下的迷你基金,公司不会采取清盘或合并的方式,仍会加强持续营销。
而德圣基金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江赛春则对记者表示,一般规模持续偏小的基金,投资实力偏弱,基金公司对其的关注和营销热情也不高,很多基金公司对旗下的迷你型基金都会以持续营销为说辞而长期保留,因为袖珍基金就算不去管他,放在那里也不会给公司增加太多成本。
对未来迷你型基金的出路,江赛春认为,从长期来看,合并仍是小基金最好的方向。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