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管理行业不应该是一个纯“靠天吃饭”的行业,然而,现状却并不尽如人意。
长期来看,以股基为首的主动管理类产品确实能战胜大盘,投资者似乎并没有对这类产品,或者说并没有对管理人、基金行业建立起足够的信心—熊市期间能坚定支持权益类产品的资金依然不那么多。
根据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数据,股票基金全年平均上涨10.39%,混合基金平均上涨11.87%,均大幅跑赢大盘。债券基金平均上涨0.13%,货币市场基金平均上涨3.92%。
在轰轰烈烈的货币基金后面,其实,股票型基金业绩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差。根据天相投顾统计,2013年我国公募基金行业共实现了约1723.89亿元的盈利,其中华夏基金以160.15亿元的盈利,再次登上基金公司赚钱榜榜首。
一位资深的基金人士将冲浪比喻为一条“希望的隧道”,在基金行业里冲浪,如果选手过分紧张,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夺冠—即冲规模、冲短期业绩上,就会变得目光短浅,这样的选手参加比赛,就好象进入一条漆黑的隧道,只看得到远处尽头的一点亮光,而看不到周围的景物,这样的选手难成大器。
“不要想得太多,视线放宽一点,留意一下周围的景色,你自然能调整到最佳状态。”基金人士表示。
业界呼吁回归资管本源
自2010年以来,在公募领域,股基的份额在总体份额占比已经连续4年下跌,从原来的超过50%到现在只有35%左右。
而从绝对数量来说,2011年年底,股基的份额数量攀升至1.29万亿份的顶峰后,也开始节节退缩,到2013年底仅剩1.11万亿份。
股基份额的走势与全部基金份额的走势是相背的。根据Wind的统计,从2010年到2013年,公募基金的总份额依次是2.42万亿份、2.65万亿份、3.56万亿份和3.12万亿份。
“行业需要一个持续的"牛市"来提振资金的信心,哪怕只是短期的、一两年的,也可以。”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的投资部副总经理很无奈。
在轰轰烈烈的互联网金融运动中,需要大家冷静思考,资产管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到底是什么?华夏基金公司副总经理吴志军认为,货币市场基金是实现利率市场化之前的一个政策红利,所以才能一下做这么大。
在做上述表示之时,华夏基金上线不到两周的理财通规模已过百亿元,活期通与百度等机构合作,规模也是数百亿。
吴志军,华夏基金副总裁,互联网电商战略的幕后推动者,据透露,2013年初,吴志军曾在内部前瞻性地提出,公司货币市场基金一两年内的规模要以千亿计甚至更高。
在预言逐渐成为现实时,吴志军却回归了理性。
“资管市场不可能只做货币市场基金,应该更多关注是否有长期给投资者赚钱的能力、自己的核心投资能力是什么。不然,所有的基金公司都去做"互联网基金公司"了。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吴志军对《机构投资》分析。
截至2013年12月31日,华夏基金麾下拥有44只基金产品,资产规模2300亿左右。在最近三年的总回报中,华夏回报、华夏回报2号分别以17.52%和17.43%的回报,排名同类产品第一和第二位;华夏经典配置的最近三年总回报13.36%,在128只同类产品中排名第6。
2012年5月,自明星基金经理王亚伟宣布离职,“华夏究竟要往哪里去”—行业内外对华夏基金的关注多少包含着些思疑。
尽管如此,华夏基金依然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投资成绩单。根据Wind的统计,在成立以来总回报排名的前十中,华夏基金麾下产品占领了四个席位,分别是排名第一的华夏大盘精选、第四代华夏回报、第八的华夏红利和第十的华夏收入,其成立以来的总回报依次是1366.45%、591.21%、498.04%和484.23%。
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末,华夏基金旗下基金累计分红金额高达724.24亿元,分红次数高达253次。其中在刚刚过去的2013年,华夏基金累计分红30.92亿元,排名行业首位。累计分红总额和分红次数均居于行业首位。
从单只基金分红表现来看,截至2013年末,华夏红利累计分红146.27亿元,成为全市场分红最多的基金;华夏优势以106.51亿元位居分红榜第三。而整个基金行业仅有3只基金的分红超百亿。来源21世纪网)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