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交规模回升
据数据统计显示,截至3月26日,沪深两市3月份共有190家公司发生大宗交易555次,累计成交15.18亿股,成交总金额171.4亿元。目前3 月还有3个交易日,相比2月份,尽管只有月总成交规模出现环比上升,但随着3月份后3个交易日的结束,交投活跃与2月份的可能性相对较大(2月份两市共有213家公司发生大宗交易585次,累计成交15.34亿股,成交总金额168.16亿元).
统计3月份大宗交易的折价情况,目前全部交易平均折价率约为5.05%,相比2月份的4.64%有所上升,其中月内溢价成交次数明显降温,555次交易中仅有31次为溢价成交,占比5.59%,而2月份的585次交易中,溢价交易则多达103次,占比17.61%。
观察月内各周大宗交易的成交情况,成交活跃度与市场表现基本成正比变化,即市场整体回暖,大宗交易的成交规模也会随之放大。3月1日~3月7日,3月份首周上证指数小幅上扬了0.08%,期间大宗交易成交4.15亿股股份,成交金额50.85亿元;3月10日~3月14日,随着市场的回调,大盘整体下跌了2.6%,期间即成为了3月份大宗交易成交最为寡淡的时期,两市仅成交了2.34亿股股份,涉及金额25.4亿元;3月17日~3月21日,股指企稳反弹,上证综指上涨2.16%,大宗交易平台人气也再度恢复,成交4.66亿股股份,涉及金额61.53亿元;3月24日~3月26日,尽管周内尚有2个交易日未完成,但目前的成交量也已超越第二周,共计成交4.03亿股股份,涉及金额33.61亿元。
此外,统计显示,随着股指的探底回升,前期经过爆炒的小盘题材股逐渐呈现走弱迹象,而一些涨幅不大的主板个股则逐渐受到资金追捧。3月份,中国石油、天成控股、江苏阳光、盛屯矿业等多家主板个股均交易频繁。其中,成交次数最多的天成控股,3月14日~26日,机构专用席位南京证券上海南车站路营业部、第一创业证券佛山季华四路营业部等多家席位份17次买入公司股份,累计耗资3.55亿元,成交价相比前一日收盘价折价4.45%~10.02%不等。市场认为,当部分涨幅过大的题材股退潮后,主力资金或正从涨幅不大的沪市主板挖掘新的热点,投资者可从新兴+转轨角度逢低进行布局。
QFII扫货蓝筹股
3月份,多只蓝筹股现身大宗交易榜单。其中,中信证券总部(非营业场所)分别于3月4日、5日、14日、17日、18日、19日、24日及25日累计耗资11.99亿元,分24次买入新华保险、华能国际、招商银行、长江电力、大秦铁路、中国神华、交通银行、中国太保、中国石油等11只蓝筹股;国泰君安总部则于3月19日、20日、24日、25日、26日分别购入中国石油、中国平安、中国医药等公司,尽管出手次数较少,但手笔颇大,仅3月19日、25日两个交易日即购入中国平安2000万股,涉及金额74580万元。观察上述公司的基本面情况,多属于估值较低、业绩增长相对稳健的传统行业龙头,如交通银行,目前的动态市盈率仅有4.49倍,市净率则早已破净,估值处于绝对历史低位。
由于秉承价值投资理念,低估值蓝筹股历来是QFII最爱,经统计,截至3月26日,中信证券总部(非营业场所)、国泰君安总部、中金公司北京建国门外大街营业部、中金公司上海淮海中路营业部、高华证券北京金融街营业部,5家QFII营业部共合计斥资24.88亿元买入22只蓝筹股。历史经验显示,QFII营业部往往会选择在A股阶段性底部开始大规模出手,而此后A股往往会出现一段时间的上涨行情。近年来最典型的一次要数2012年12月至2013年1月期间,当时以海通证券国际部为代表的QFII营业部,共耗资近17亿元,多次购买蓝筹股,沪指也从2012年12月4日的1949点一路涨至2013年2月8日的2443点。业内人士认为,相对蓝筹股的市值而言,单凭上述QFII的出手规模,还很难产生实质性效果,不过这类资金素以政策敏感度较高著称,因此经常成为引领其他资金投资动向的风向标。来源证券市场红周刊)
点击进入【股友会】参与讨论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