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4月10日,今年28家企业挥别IPO舞台。
原因各异:业绩不佳、股东变动、IPO等候时间太长、公司被审查……
而众多企业无奈撤单IPO的背景是,新增初审企业名单已经连续18周未更新,IPO重启无时间表,投行和打新基金“无米下炊”。
主动撤 单背后
“璞石投资和新桥建工两位股东的出资期限到了,所以两者需要把股权转让给第一大股东蓝天集团,而在审核期间股权不便发生变动,所以就先撤回材料。” 3月26日终止审查的河南蓝天燃气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蓝天燃气)董秘赵鑫曾对媒体表示。
这是蓝天燃气二度冲击IPO折戟,第一次是在2011年10月26日登陆中小板时被否。
同样的,其它27家撤单企业也有各种无奈。
据证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截至4月10日证监会发布的最新数据,28家企业终止IPO审查,它们均为主动申请撤单,自愿撤离新股排队通道。
证监会数据显示,目前IPO排队企业为675家。而这一数字较去年末骤降近百家,2013年12月9日, IPO排队数量为762家。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2014年1月到4月,主动撤单IPO的企业分别有8家、2家、11家、7家。其中创业板、中小板拟上市公司占大头,分别为10家、12家。
4月14日,记者连续拨打了10家IPO企业的董秘办电话,包括中航文化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航文化”)、蓝天燃气、中国铁路物资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铁物资”)等,但众多撤单IPO企业董秘“集体隐身”。
7家企业在多次拨打后一直无人接听,仅广东凌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有人应答,但接线人称董秘正出差在外,另有四川龙蟒钛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龙蟒钛业”)董秘办电话停机、上海保隆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保隆汽车”)董秘办电话为空号。
“这些企业在另谋出路, IPO暂停了,董秘办对外的意义也不再重要。”深圳一位IPO分析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记者从公开信息和业内人士处获悉,业绩不佳、股东变动、IPO等候时间太长以及公司被审查等原因导致28家企业IPO终止。
比如,蓝天燃气、深圳众为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强劲地基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珠江桥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蓝天燃气受股东变动、股权变动影响;辽宁益康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中铁物资、龙蟒钛业和惠生(南京)清洁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受业绩不佳的影响;中航文化被质疑对单一客户依赖太严重;保隆汽车和浙江洪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被审查所影响。
而IPO发行价格的考虑也导致了部分企业选择暂缓IPO。山东东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对外解释称,“现在钛白粉行业不景气,即便IPO成功,发行价格也不会太高。若发行价不能反映公司价值,不如放弃。”
“恰逢2013年年报披露的节点,很多公司在业绩成长性上跟不上,业绩不符合标准,也就主动退出了。” 北京一家今年初曾经参与了打新的基金机构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IPO开闸时间等得太久,很多企业耗不起这个财力物力。”华南一家上市券商高层人士对记者表示。
静待开闸
根据证监会数据,新增初审企业名单已经连续18周未更新。自2014年1月17日纽威股份(603699.SH)上市后,陆续共有48只新股上市,而证监会再次暂停在审企业补充年报材料在内的IPO材料申报,新一轮IPO重启时间暂未确定。
有业内人士指出,监管层将基于首轮新股发行的状况而进行的政策修订工作尚未完成,且创业板发行管理办法还在征求意见,有关新股发行的政策调整完成后,IPO才有望重启。
前述IPO分析人士指出,这一时间可能在4月下旬之后,有可能延期至5月。
而IPO暂停后,一些券商投行部门相关业务处于“静止”的状态。
“从我的了解情况来看,我们原来申报的一些项目,现在几乎都没有联系了,对这些企业都没有太紧密的跟踪。因为联系没那么多,所以态度不是很积极了。” 前述华南上市券商高层告诉记者。
“一方面是政策原因,另一方面在数量上,排队企业还是积压得太多,很多IPO企业对上市信心不大。拖得时间太长了,这个过程本身就是风险,上市时间掌控不了,还花费了很多人力物力财力。” 前述华南上市券商高层告诉记者。
记者还了解到,在IPO暂停、投行“无米下锅”的同时,一些打新基金也同样“发愁”。
“我们的步伐比较正常,之前准备募集的资金大部分都募集到了,但是由于政策规定,新股申购时"单一机构只能报一个价格",我们的操作难度增大了很多。”林海向记者倒苦水。林海是去年11月1日曾成立了万思蓝海1号和2号产品、部分份额用来“打新”的万思资本总经理。
他对记者表示,基金、券商、保险(放心保)等机构只能以机构名义报一个价格,询价难度大幅提高,获配数量和收益率不好说。
“在新股选择上,我们倾向于买"能买"的。”林海表示,目前只能先等IPO消息,选择价格不高、估值不太高且竞争不太激烈的新股是他们的逻辑,在行业和公司上,严格挑选业务有“可取之处”的个股。(实习编辑 庞华玮)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