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雅琼
正式启动近3个月的私募基金登记备案,今日已是证监会屡次重申的“最后期限”。
截至昨日,基金业协会分六批,累计为720家私募基金管理机构颁发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证书,协会网站也“晒”出686家完成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名单,以及11只完成登记备案
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发行的私募基金产品。来自私募排排网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全国私募基金管理机构数量达到1017家。按照这一数据计算,已有超过70%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完成登记备案。
七成私募备案
从2003年8月1日 国内首只阳光私募基金云南信托-中国龙资本成立,到去年6月1日新《基金法》正式实施,私募基金纳入监管范畴走过十年历程。而直到今年1月17日,基金业协会发布《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办法(试行)》(下称《办法》),私募行业才结束了长达半年的监管真空期。
今年2月7日,私募基金登记备案正式启动。4月初,在征求完13个部委意见后,由证监会起草的《私募投资基金管理暂行条例》已报送至国务院,目前仍处于有关部门机构征求意见环节。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负责人表示,私募行业队伍基本形成后,私募基金管理人集中登记备案将告一段落,从5月份开始,协会的工作重点将转移到行业服务、自律和制度建设等,但是,协会将继续受理新设立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的登记备案工作。
从基金业协会网站公示信息来看,私募基金管理人公示信息包括注册地址、成立时间、注册资本、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工作履历、其他高管姓名、员工人数等,比基金业协会此前公示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相关信息细致许多。
“私募基金之前因为没有纳入监管,游走于灰色地带,相关信息不够公开透明,公众也缺乏了解,阳光化是要多"晒一晒"。”上海一位私募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
然而一部分私募人士也担心,“晒太阳”只是监管的开始,监管“接力棒”由发改委传到证监会手中后,监管风格难以揣测,可能反过来对私募行业发展产生制约。
对此,基金业协会对相关负责人表示,不会照搬公募基金的监管方式来管理私募基金,主要还是以行业自律为主。
值得一提的是,曾经的“公募一哥”王亚伟转私后创立的千合资本,以及徐翔执掌的泽熙投资仍旧缺席基金业协会公示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名单。3月7日,证监会在例行发布会上称,已设立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当在4月30日以前按照《办法》到基金业协会完成登记手续,否则不得从事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业务活动。
券商争抢私募资金托管
私募登记备案过程中,期货账户和证券账户的开设先后放开,极大鼓舞了私募机构独立发行产品的热情。在基金业协会公布的11只私募基金产品中,10只属于私募证券基金产品,1只为私募股权基金产品。
而独立发行的私募基金产品,也为券商提供了新的盈利空间。据了解,目前获得证监会批复的证券基金资金托管业务牌照的券商共有3家,分别是招商证券、海通证券、国信证券。
“证券基金包括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公募基金的资金托管,券商很难抢得过银行,只能去抢私募。”一位券商机构部人士称。
另一块牌照则是私募基金综合托管业务试点资格,获批的券商较多,此前只能托管有限合伙模式的私募资金。“私募可以独立发产品了,两块牌照在实际操作中实际已经区别不大。”上述人士称。
广发证券机构部人士表示,创业初期的私募更加看重的是券商综合托管的销售能力,而大型私募则更加看重券商能够提供的快速交易通道、较低的融资融券成本等。
此外,上述广发证券人士称,利用其发达的OTC市场,可以实现固定收益类产品的份额转让,也颇受私募人士欢迎。
然而毫无疑问,先行者具备了先发优势。在7只选择受托管理的独立发行私募基金产品中,包括重阳A股阿尔法对冲基金在内的3只私募基金都选择了招商证券作为托管人。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