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于6月9日晚宣布,从6月16日起,对符合审慎经营要求且“三 农”和小微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不含2014年4月25日已下调过准备金率的机构)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下调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是指:上年新增涉农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比例超过50%,且上年末涉农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余额比例超过30%。
这是央行年内宣布的第二次定向降准。按照这个标准,本次降准将覆盖大约2/3的城商行、80%的非县域农商行和90%的非县域农合行,释放资金不会超过1000亿元。此次定向降准力度与4月份那次基本相当,与市场所期待的相比则有一定的差距。
与此同时,不少私募基金也对这次央行定向降准发表了看法。公私募基金对此一致认为,定向降准落实国务院会议精神,预期微刺激将继续;政策预调微调的力度是在逐步加大的,且定向类政策放松能够起到趋利避害的作用。
公募基金:
低于预期但实有必要
“此次定向降准是对此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内容的落实,估计释放的准备金数量在600—800亿左右,量级和今年4月的定向降准相当。属于对于之前国务院工作会议内容的具体落实,并且此次降准依然未包括商业银行,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低于市场预期。”国泰基金对此表示,定向降准的再度推出降低了短期全面降准的概率。在外汇占款和实体需求没有大范围恶化之前,央行大规模宽松概率依然较低。截止目前来看,二季度GDP预计同比7.4%左右,且存在一定上调可能。市场对于二季度经济的担忧基本已经消灭,预计待本周出炉经济数据之后,市场关注点将逐渐切换至基数极高且为传统淡季的三季度。在高层的底线思维下,不排除三季度进一步宽松的可能。
国泰基金还表示,定向降准或将减少降息预期。由于我国投资主体(特别是具有软预算约束特征的)对数量调控更为敏感,降息的重要性要弱于降准,而降息的实际效果可能也不如人意。央行在新闻稿件中称“当前流动性总体适度充裕,货币政策的基本取向没有改变”,这也意味着短期内传递最强宽松预期的降息不太可能被使用。
“此前,政府已经对货币政策进行了调整,目的在于引导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行,并支持住房需求。投资者曾预期全面降准,而5月末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仍只坚持"定向降准",令部分投资者的预期落空。但就实质来看,对金融机构的定向降准有望成为实质的全面降准。”博时基金宏观策略部总经理魏凤春对此表示,5月末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只要商业银行发放的贷款“符合结构调整、满足市场需求”,都可以适当降低存准。这项标准给监管当局的自由度很大,如果放松标准,这次定向降准实际上可覆盖大部分银行,即可将定向降准变成隐性的“全面降准”。另一方面,考虑到“定向降准”效果可能因商业银行存贷比触线而打折扣,监管机构最近对此也做出回应。在6月6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就表示,虽然商业银行75%的贷存比监管要求不变,但是分子分母的计算方法可以做出调整。
魏凤春还表示,出于稳增长的需要,货币政策已经由中性偏向适度宽松,接下来将与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产生合力。包括之前的棚户区改造、铁路投资、定向再贷款,以及某些地方已见松动的房地产调控等,中央“微刺激”的政策手段已越来越多。“我们认为"微刺激"实有必要,其一是因为可以预见,由于三季度面临去年同期高基数的影响,经济存在不小的下行压力;其二是当前经济企稳的基础还不牢固。而且当前的经济企稳还不能说是"微刺激"已收到成效,因为政策见效哪能"立杆见影"。所以,政府必须提前亮剑,把握经济调控主动权,这也有助于预期管理。至于微刺激能否变成强刺激,这取决于经济自身力量的强弱。但从现在的情况看,强刺激的可能性几乎可以排除,"微刺激"的子弹可以再飞一会儿。”他说。
华安基金并不认为本次降准低于预期。该公司表示,4月25日进行了第一次定向降准,一个半月后进行了第二次,政策频率不低。而且,两次定向降准都是公开宣布实施的。较高频率和曝光度,特别后一次政策范围更加广泛、力度更加大,呈现一种边际加码的姿态,这些都导致每次的力度虽然温和,但叠加起来对于刺激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的信心,还是非常有力的。虽然不是全面降准,但相对于市场预期而言,本次降准也没有低于预期。现在对除了大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以外的银行全面降准,如果将来经济形式不继续改善,降准可能进一步向大银行和股份制银行蔓延,即一步一步全面降准。这种步步加码的态势,从信心角度,对于抵御将来经济可能仍不改善带来的利空冲击,也是有利的。即下方风险被抑制住了。“因此,尽管从直接效果看,刺激效果短期可能不明显,金额也不大,但不应纠结于这种具体数字,而应该从这种货币政策态势角度、从这种态势对于实体和金融的预期、信心的激励角度,给予较高的评估。”
私募基金:
预期微刺激力度渐强
大型私募基金星石投资认为,央行定向降准落实国务院会议“微刺激”政策,预期国务院将继续推出系列微刺激政策力促经济回稳复苏,但短期内出台全面降准的强刺激政策的可能性变小,稳健的货币基调不会改变,流动性将保持中性偏松状态,对A影响偏正面。
“定向降准超预期,利好A股。央行此番定向降准覆盖2/3的城商行、80%的非县域农商行和90%的非县域农村合作银行,相对4月25日定向降准范围显著扩大,超出市场预期;同时定向降准梅开二度,凸显央行在货币政策方面的灵活性,有助于缓解市场投资者对可能的流动性波动的担忧,总体而言,定向降准对A股影响是正面的。但考虑到此番定向降准遭遇IPO重启,加上释放资金量不大(初步估算再500-800亿元),A股受影响或相对有限。”星石投资认为,定向降准落实国务院会议精神,预期微刺激将继续。今年以来国务院出台系列结构性稳增长的微刺激政策。4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推进金融改革创新,加强金融对“三农”发展的支持;5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深化金融改革,用调结构的办法,适时适度预调微调,疏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血脉。央行针对三农和小微企业再度降准是对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述精神的具体落实,对经济结构调整和宏观经济回稳具有促进作用,同时也促使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预期国务院会继续出台结构性稳增长政策,定向降准及类似政策也有望继续,而全面降准等强刺激政策出台的可能性则进一步下降。货币政策仍将保持稳健基调,流动性维持中性偏松状态。
“综合考虑近期的各项货币政策,以及银监会未来可能进行的存贷比指标调整,我们认为,政策预调微调的力度显然是在逐步加大的。而且定向类政策放松能够起到趋利避害的作用,既可以满足部分实体经济对资金的需要,又不会因为全面刺激而重蹈加剧产能过剩的覆辙,预计未来,在经济转型、调结构尚未完成之前,定向放松将仍会是主要方向。”凯石工场明确表示,从近期的经济表现上来看,显现一定的企稳迹象,未来随着一系列政策的落实,内需有望从持续下滑的状态逐步走稳,而外需的恢复也会使得出口的拉动作用更为明显,下半年总需求预计会比较稳定,经济走稳的可能性较大。
上海某私募基金经理表示,针对“三农”和小微企业的定向降准,将使金融机构将更多的资金往此领域倾斜。“定向”也将促使股市走结构化行情,泛农业股、金改概念股、创业板将会重点受益。
预判大PK:
A股影响有限银行股待反弹
6月10日,宣布“定向降准”首个交易日,沪深两市低开高走,早盘小幅走低后大盘在科技、券商等板块的带领下震荡走高。午后题材股全面爆发,信息安全、移动支付、手游等板块接连发力带领创业板大涨逾2%。央行再次定向降准刺激蓝筹股拉升、券商、银行、保险(放心保)等板块全天表现强势,支撑大盘一路走高。截至收盘,沪指大涨1.08%,报2052.53点,深成指大涨1.58%,报7341.66点,创业板大涨2.05%,报1353.87点。信息安全、软件服务、云计算等板块涨幅超过3%,两市各板块全线飘红,无板块下跌。
“考虑到此次降准的规模不大,对实体经济和股市的实际影响都不会很明显,主要是表明央行的态度。对于股市而言,短期形成利好刺激,但考虑到经济基本面,反弹的高度有限。”南方基金首席分析师杨德龙认为。
博时基金宏观策略部总经理魏凤春对此表示,“展望未来数月,极有可能出现财政和货币政策同时趋松的情况,加之刺激的边界已由中央向地方扩张,我们预期经济有望在二季度末或三季度初企稳。在经济趋于企稳的背景下,A股市场"周期搭台,成长唱戏"的逻辑依然成立,创业板和新兴成长行业的强势仍有基础。但是短期看,创业板获利回吐的压力加大,市场赚钱效应变差,建议规避之前的概念热点,转向估值和盈利均有基础的行业个股。”
“在当前整个宏观经济仍不明朗的环境下,尤其是6-7月,市场将逐步进入中报行情,我们认为可以关注行业景气度较高,公司盈利具有持续性的板块和公司。具体的板块上,我们认为可以关注一些具备成长性的新兴产业板块,较为看好的包括TMT及医药和环保板块。”博时基金投资经理叶彦斌表示,“对于6月9日央行宣布的定向降准,包括前期一系列的动作,都显示了在经济下行压力下的宏观调控。因此我们认为,央行定向降准会对A股产生的影响有限,后续发展还需持续关注。”
“我们仍然维持经济和房地产市场具有内在支撑的判断,政策刺激效果开始显示在数据中,经济后期走势有望企稳、下行压力逐步消退。当前验证的核心指标还是房地产销量、货币信贷增速。”华安基金表示,“本次降准有一些意外,除了农业、小微以外,增加了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这些在特定实业领域活动的金融机构被纳入降准,也是缩短资金流向实体的链条的考虑,虽然我们不认为具体指向代表资金实际的流动方向,但还是带来了一些结构性题材。对于债券市场的利好更加直接,因为这些金融机构取得可用资金后,并不会马上转换为贷款投放,更多是进行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投资。”
从对银行板块的影响上看,截至2014年6月9日,上市银行的平均估值水平市盈率为4.70倍,市净率为0.87倍。估值中枢持续下移,整体依旧处于历史低位。从时间上看,银行股低估值已经延续了较长时间,特别是市净率跌破1倍已经持续延续了5个月时间,这一方面说明低估值不能表示银行股必定会迎来反弹。东北证券认为,银行股在低估值下的反弹还需要宏观经济、基本面业绩和监管政策三方面的配合,这三方面配合的契合程度和投资者的预期程度最终决定了银行股反弹的高度。
记者发现,6月10日,银行板块指数上涨1.24%,是5月13日以来的最大日涨幅。不过,中国银行战略发展部副总经理宗良认为,此次降准主要对农商行、城商行有积极作用,但毕竟上市的城商行较少,不会对银行的整体股价产生太大的影响。
(赵学毅)
作者:赵学毅
点击进入【股友会】参与讨论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