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报价成一毛钱之内的事
每经记者 李娜 发自成都
今年第二轮新股申购即将于本周三(6月18日)拉开帷幕,过往丰厚的回报正吸引各路资金蜂拥而至。
年初新股发行受益匪浅的公募基金,更是备战积极:偏股型基金提前减仓;打新主力混合型基金接连成立;尝
尽甜头的保本型基金蓄势待发,专门成立打新小组……公募基金要将新股收入囊中的架势显露无遗。对于新股的定价,有业内人士表示,现在打新报价是个“行政活”,先是研究员给出价格区间,询价前夕开会确定最终报价。而如果出现打新不中的情况,有基金公司的投研人士就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考虑在二级市场上买入。
打新小组应声而起/
今年上半年,虽然只有48家公司进行IPO,但其上市后在二级市场上的表现却令人瞠目。数据显示,48只新股上市首日平均涨幅为42.75%,上市后对比发行价的平均涨幅高达69.55%。
在散户打新受诸多限制后,投资者开始借道基金打新,导致其对以打新为噱头的混合型基金追捧不已。而在年初新股发行重启过后,一位基金公司人士曾透露,公司曾做过内部测算,打新基金的年化收益能达到10%。
事实上,管理层严控新股发行“三高”后,公募基金基本上都将打新视为“送钱”的游戏。于是,成立专门的打新基金小组从去年开始在基金公司兴起并不断扩张,且逐渐弥漫开来。
对于打新小组成立的必要性,深圳某基金公司人士向记者直言:“新股均衡上市,会是常态化的事情,打新会是一件长期的活,打新小组很有必要。”而证监会曾明确,从今年6月到年底,计划发行上市新股100家左右,并按月大体均衡发行上市。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目前基金的打新小组规模不一,小到5~6个人,大到10几个人一组。成立打新小组背后是来自公司领导的重视和打新丰厚回报的吸引。
沪上一小型基金公司内部人士就透露,由于领导重视,公司专门成立了由6人组成的打新小组,主要是对新股的行业、报价分析等方面深入研究,目前人手仍然不够。
“打新的收益比较确定,公司于去年年底即成立了打新小组,深入研究打新政策、行业调研、股价分析等,力求精准报价。”北京一大型基金公司人士表示。
“我们小组有10多个人,涉及的部门很多,投研方面就有行业研究员、基金经理、投资总监、投资经理,此外还有负责运营、风控人员等,打新是个挺繁琐的事情,涉及多部门之间的协调。”沪上某基金公司打新小组负责人介绍道。而据记者了解,此前刚成立时,该打新小组只有几个人。
定价简单报价很难/
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绝大多数基金人士都表示现在新股发行“行政化”色彩太浓,特别是在新股定价方面,原先仅存的价值发现功能已全部丧失。
目前,证监会要求招股书详细披露发行费用,要求尽量不安排老股转让、要求企业不能超募。对于参与询价的机构投资者而言,只要拟上市公司在发行中不安排老股转让,投资者只要根据募集资金、发行费用、发行数量这几个参数就可算出发行价,即(募集资金+发行费用)/发行数量=发行价。
“原先基金报价时,还要为券商的承销费用而伤脑筋,现在简单了,基本上搞成定价发行了。”前述深圳基金公司人士表示。事实上,公募基金人士也把这种简单定价机制调侃成,连小学生都会做的一元一次方程。
“目前计算出来的价格就应该是理论上的上限。其实监管层并没有明文规定不准超募,只是窗口指导内部通气而已。未来会不会允许超募一点点,这都不好说。”前述沪上打新小组负责人表示。
在众多基金人士看来,尽管计算简单,要想成功报价还是很困难。调整后,整个基金公司必须统一价格,而不再是年初以产品报价且有3档价格,但旗下各个产品可以报不同的量。以前入围价格是报3档可能只入围1档,现在只能报1个价格1个量,这就意味着基金公司要么皆大欢喜,要么全军覆没。
更为重要的是,对于基金公司而言,现在有公募业务和专户业务,大型基金公司还涉及企业年金和社保业务,各部门之间还有防火墙。“各部门给出的报价肯定会不一致,这会涉及多个部们利益协调的问题。”北京某基金公司人士指出。
深圳某基金公司内部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公司在统一机构报价方面,采取的是集体决策制度,基本上是少数服从多数。由于公司有公募、专户、企业年金和社保四大块,所以开会的时候也都是四个部门在一起商讨报价。”
前述沪上基金公司打新小组负责人表示:“我们目前在报价上主要是靠行业研究员给出一个价格区间,然后几个部门开会协商,基本上还是听研究员的。”
“现在打新报价是个行政活。我们先是研究员给出价格区间,新股询价前夕开会确定最终报价。”一位中型基金公司打新小组负责人士解释道:“打新报价,其实也就是一毛钱之内的事情。这个基金经理报高了3分钱,那个基金经理报低了5分钱,开会时,报高报低都是要给出理由的。当然可以从人性,也可以从博弈等多角度给出理由,最终由领导决定统一价格。”
设想一下,开会现场,基金经理们为几分钱报价你来我往,基金谋求精确报价的背后已到了锱铢必较的地步。
事实上,新股报价还要受更多变量影响,比如,投行要参考机构报价的均值,投行在进行取舍时,到底是剔除10%还是20%的高价格,这些显然都不是基金能掌控的。
不过,尽管需各部门统一报价,基金公司旗下各类业务还是会按照相应的网下投资者分类的方法进行配售,相互间并不影响。
打新不中考虑炒新/
严控新股“三高”背后,资金打新几乎是稳赚不赔而且还收获颇丰。对于基金而言,现实摆在眼前,打不中新股怎么办?
沪上有基金公司的投研人士就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打不中新股,可以在二级市场上买入。这批上市新股市盈率这么低,又是典型的小盘股,本来就是市场一直热衷的对象。”
统计显示,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联明股份所对应的发行后市盈率为12.63倍。相比之下,该行业平均静态市盈率为30.74倍。
今世缘酒和依顿电子发行后市盈率分别为11.87倍和13.63倍,对应行业的平均静态市盈率分别为16.84倍和50.64倍。相比较而言,最便宜的是莎普爱思,其对应发行后市盈率仅9.06倍,而其所处化学制剂行业的平均静态市盈率为35倍。这不得不让人想到,众信旅游新股上市时的情况,其高报价剔除率达到96%,在首日顶格上涨后又迎来10个涨停板。
前述深圳基金公司人士也表示,现在市场没有什么炒作热点,新股上市后肯定要遭到爆炒,选择从二级市场上买新股会很难买进,如在年初首批新股中,海天味业上市后,有基金公司账户尾盘违规买入该股数量超过了流通量的千分之一,进而被上交所警示。
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二批新股即将询价,新股上市首日交易机制上,再度多方面出现调整,推出取消了单一投资者全天买入不得超过新股当日实际上市流通量千分之一的限制,取消了盘中股价上涨或下跌超过20%时第二次盘中临时停牌的规定等措施。
前述沪上基金投研人士认为,交易所推出的新举措,无疑将增加新股交易时间,推高炒新资金的成本。但想要从根本上遏制炒新还是很难。
记者手记
打新基金是个伪命题
3月份以来,在公募基金发行榜上,45只混合型基金 “吸金”超过450亿元,占据首位。作为打新基金的主力军,混合型基金的成立反映出的是市场对打新股的巨大渴求。
新股政策的反复修改,包括基金在内的机构打新策略及业绩,也随之起伏不定。尽管新股询价退回至简单定价模式,如何精准报价仍是基金公司内在的最大困扰。
一分钱的差距就有可能被投行剔除最终名单,进而使得基金公司公募、专户、年金和社保多个部门打新的希望最终化为泡影。现实的利益决定了基金在报价上只能深下苦功,只能斤斤计较。
尽管网下配售中,证监会规定公募和社保配售的比例上不得低于40%,不过证监会也新增回拨档次,当网上投资者有效认购倍数超过150倍时,网上发行数量要占到总股本的90%,机构投资者只有10%,届时公募基金最多也就是4%的零头。
最近,专业打新族不再依靠以前突击获取市值的投机方法,而绩优股将成为其持有市值的常备品种,沪深两市银行等权重股的成交量也因此有明显放大的迹象。
第二轮IPO重启,打新市场发生了诸多变化,从以往的新股标的较多、资金充裕转向为目前标的少、资金多的状况。这背后凸显的是,公募基金入围容易但获配比例面临降低的尴尬。
回顾以前专门打新的基金,战绩似乎并不乐观。打新基金要面临大量资金被挤占,最后却可能没有中签而出现“颗粒无收”的风险。而投资者借道基金打新,需交管理费和申赎费,也并非是“空手套白狼”。
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打新基金或只是个宣传噱头,从根本上就是个伪命题。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