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6月20日讯 (记者 李乔宇 康博) 近期,金鹰基金总经理殷克胜向股东方递交了辞职报告。殷克胜在谈到离职原因时表示,“离职主要是我个人原因,我家在深圳,一直广深两地跑,也有点跑不动了。”然而在此之前,殷克胜在接受某媒体采访时曾明确表示:“我
不会在任期结束后主动离开金鹰基金。来的时候,我就对股东讲,我希望与金鹰长期发展。”市场猜测,殷克胜此次离职或是由来自股东方的压力所致。对此,中国经济网记者电话采访了金鹰基金相关人士,该人士表示,殷克胜此次的离职正如公告所称,是由于个人原因。对于是否与股东方有关,其表示并不知情。
殷克胜“护航” 金鹰未能高飞
2010年2月,殷克胜参加金鹰基金总经理公开竞聘,以全票通过胜利的获得总经理一职。按照金鹰基金公司当年的招聘要求,总经理3到5年的任期目标有3个重要数字:新发产品数量不低于9只、净利润不低于1亿元、基金规模达到500亿元。
据了解,2011年至2013年间,金鹰基金共发行了13只基金,目前该基金公司共有公募产品17只,完全可以满足金鹰基金当年提出的新发产品数量的要求。但是,在殷克胜任职期间,该基金公司的净利润和基金规模却远远达不到其原本所承诺的标准。
2010年殷克胜竞聘总经理时,曾承诺“净利润不低于1亿元”。然而,在其任职期间,除2011年的净利润由负转正,为115万元外,其他年度净利润都陷入亏损的局面。据金鹰基金股东之一广州白云山公布年报显示,2013年实现营业收入总额为12002万元,净利润却是-3866万元,这是殷克胜执掌金鹰基金的4个年度中的第3次亏损,也是最大的一次亏损。
据Wind数据显示,自2011年起,金鹰基金规模一直徘徊不前,仅2012年第四季度突破百亿规模,达到106.5亿元,此后迅速回落,2014年一季度的规模仅为76.3亿元,远远无法达成金鹰基金对规模达到500亿元的期望。据统计,有五家基金公司与该基金公司同年成立,其中招商基金以594.88亿元的规模遥遥领先,泰达宏利、国投瑞银、银河和万家也分别达到270.51亿元、302.31亿元、246.4亿元和163.78亿元的规模,远远高于金鹰基金。
对此,殷克胜表示,“近几年公募资产规模一直没上去是各方面因素造成的。公募成本太高,对于金鹰基金这样的公司来讲还是有压力的。近几年我们的重点也不在公募,而是将大量精力投入到了专户业务。”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截至2013年年底,金鹰基金非公开募集资金规模已超过百亿元,与金鹰旗下公募业务管理的资产规模相当。然而作为一家公募基金公司,这难免让人觉得有些舍本逐末。
今年是殷克胜担任金鹰基金总经理的第五年,也就是完成规模500亿元、利润不低于1亿元目标的最后一年,然而,在2013年公募资产规模不足百亿元、亏损逾3000万元的情况下,金鹰基金的状况恐怕难以发生大的逆转。殷克胜恰在此刻离职,难免让人产生联想。
大股东急于改变业绩 频繁插手人事变更
有分析人士称,“2013年金鹰再次大幅亏损,股东们肯定有意见。前几次总经理下课都是因为大股东广州证券不满其经营业绩。”据金鹰基金官方网站信息显示,公司股东包括广州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广州白云山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东亚联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其中广州证券持有高达49%的股份、其他三家公司分别持有20%、20%和11%的股份。
据了解,广州证券实际控制人越秀集团董事长张招兴曾明确表示广州证券将于2016年上市。而知情人士透露,金鹰基金去年公募产品发了几十亿元,造成发行、尾随等大量费用支出,反而让公司亏损3000多万元。这让金鹰基金公司大股东广州证券不满,因为影响了广州证券的IPO。
据观察,高管变更频繁似乎是金鹰基金的常态。据某媒体的不完全统计,自成立以来,金鹰基金共计发生过8次高管变动,其中,董事长4任、总经理4任、副总经理若干。殷克胜的到来曾让市场认为金鹰基金将迎来一个“长期的总经理”,但期望再次破灭。
值得注意的是,这几位高管不仅大都有着券商背景,而且这些券商有着一个同样的名字—广州证券。以金鹰基金总经理这一职位为例,该公司第一位总经理林金腾曾在广州证券基金部任职,第二位总经理詹松茂曾任广州证券机构部副总裁,而接任殷克胜的刘岩在广州证券担任证券资管部总经理,同样来自金鹰基金的大股东广州证券。
从历史上看,金鹰基金不仅出现过在基金经理业绩差时将其拿掉的情况,甚至出现过在基金业绩扶摇直上时也出乎意料地换人,知情人士表示这应该是来自股东方广州证券的决定。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