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文化传媒领域的3只牛股——华谊兄弟、奥飞动漫和乐视网年内涨幅分别达到167.54%、298.85%和314.75%,令人叹为观止,而更让人惊叹的是,有一个人同时将这3只股票收入囊中,前瞻性地提前布局,获得了不菲的收益。
这个人就是华商基金副总经理梁永强。3年前
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梁永强还在悟道“股市”,谈的主要是如何选股以及持股的心态。3年后再次和他交谈,发现他又有了新的感悟。在梁永强看来,产业的成熟过程,不过是对社会需求的满足过程,选股则不过是资源在配给过程中的试错。正因为如此,他不再有对成长股业绩的纠结,也不再将投机与投资对立。
大道至简,顺势共生。这是一个在投资上更宽厚的梁永强,宽厚之外,又不失“庖丁解牛”般的精准。
需求比业绩更重要
因为早早地挖掘到新兴产业类个股,梁永强被同事评价为“特别敏感”,换一种说法,就是在对新趋势的判断上,具备“直觉”,梁永强觉得这其实来自于对社会需求和资源配置的深刻理解。
“好多人在寻找成长股时,觉得应该首先看业绩。”梁永强说。这也曾是他的看法,3年前,他在接受采访时说,新兴产业最大的瑕疵在于业绩支撑不够,譬如环保、新能源、教育、移动互联网等等,这么多的新方向,却有可能和本世纪之初的互联网技术一样,多年过去后还是海市蜃楼。
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思考,现在,梁永强更新了自己的“看法”——“对于新兴行业来讲,一定是资源先配置进来,然后产业才会起来。”
他认为,每个产业背后,是社会需求不断变化的过程。当一种需求刚出现时,并没有相应的产能去满足,由此社会会自动为其配置资源,以便让产业萌芽,而随着需求逐渐被满足,一个产业也逐步发展到成熟。因此,看新兴产业时不应该过于纠结于业绩,而要将重点放在社会需求的变化上。
在他看来,需求可以分为三类:过去的需求、现在的需求和未来的需求。所谓“过去的需求”,是指已经被满足的需求,其所对应的产业可能已经很大,但是由于需求已经被满足,社会资源也不会继续重点往这个方向去配置;同理,“现在的需求”,则是正在被满足而还没有被完全满足的需求,其所对应的产业就处在成长较快的阶段;“未来的需求”所对应的产业可能还没有或者刚刚冒出苗头。
产业发展如同人的成长,成长性行业如同人在16岁以前,基本是消耗社会资源的过程,而20岁至60岁,则是为社会做贡献的阶段,60岁或70岁后,又开始消耗社会资源。可见贡献与资源消耗不在一个进度上。对于新兴行业而言,可能相当于人类8、9岁甚至更早,这个阶段最需要资源配置。
梁永强认为,股市是配置资源的重要平台,所谓成长股行情,就是股市对未来需求进行资源配置的生动反映。资源在配置过程中也会试错。“如同婴幼儿,他会不会在5岁时夭折、长大以后能不能成为栋梁,我们并不知道,但是,在他两三岁的时候,所有的好东西还是都会给他。”他说,“社会资源首先会给他去试错,所以股市对新兴产业的选择,也是试错的过程。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理解,部分炒主题的行为背后也有社会合理逻辑的成分。”
他认为,对于基金经理来说,在选择行业时,就是要看准“需求”。“从投资角度来讲,最好的需求,不是现在也不是未来,而是离现在很近但是又贴一点未来的边。”梁永强说。他在纸上从左至右画了一条线段,在线段的左1/3处,点了一个点。“离现在近,可以保证有一定的业绩;贴未来的边,则有空间——风险收益最佳。”
他认为,产业的爆发点,是很难明确的,但是只要选准了方向,等待社会需求的痛点被引爆,新兴产业就会爆发出巨大的力量。每次梁永强看准了一个方向,都会挑选一些相关的个股,“先买一点,之后再到上市公司去了解它的布局。”对他来说,理解产业所对应的需求永远是第一位的。
基于对需求、配置和价值的理解,梁永强在新兴产业中挑选公司的方法也在变化——从挑公司变成挑人,他更看重管理层进行资源整合的能力。同样是资源配置,资源的可获得性正在改变。以前很多有形的资源只有通过政府关系获得,但是现在,随着社会财富的积累,大量资源掌握在民间,这时就更需要企业家精神这种资源。
“所有的资源都具有聚集效应,不断在寻求被优化的机会,当企业家精神成为一种资源,他也会吸引其它的资源向他靠拢,因为他可以让其它资源更优化,大量资源在企业家周围的聚集必然使得该企业的市值空间不断扩大。”梁永强说。
“如果一个企业有折腾能力,就会不断地整合资源,但是不能是简单的叠加,而是使之与自己的战略方向产生协同,不断地补强。好的并购重组,也是这个原理。”梁永强说。
在两种价值之间做好平衡
参透了“产业即需求、资源的配置”这一点,梁永强认为,成长和价值、投资和投机之间的对立也消失了——都是社会资源的配置阶段而已。
价值的天空,在他这里变得更加广阔。他把股市价值分为四层,投机也是其中一层。
他认为,一只股票的价值,最基础的是清算价值,可以用PB(平均市净率,股价/账面价值)来衡量,很多传统产业都是这样估值,其反映的是重置成本,这是第一层;第二层价值则是狭义的投资价值,反映整个产业变化的状况,一定程度上可以用PE或者PEG来衡量;第三层是交易价值,可能从狭义价值投资的角度来讲,它的贡献即业绩体现不出来,但在这一阶段,社会需要给这个方面的需求配置资源时,作为承载资源配置的标的,就会产生巨大的交易价值,这个可以用市值的大体估算来衡量;第四层是娱乐价值,也更多是一种情绪的承载或释放。
在A股磨砺8年,梁永强认为,最好的投资,绝不是简单狭义的投资价值,而是投资价值和交易价值的完美结合。
“以前,我挑选的很多股票,从投资价值上来看都不错,但是交易价值很弱。后来发现,这样的坚持可能最后也没有错,但在此过程中实际上存在着很多优化的机会。”他说。
“投资和交易,没有好与不好,都是社会功能的反映。基金经理需要做的是了解股价涨跌背后反映的是哪种价值,并在两种价值之间做好平衡。”他说。
恰如庖丁解牛,洞穿了一只股票价格涨跌背后的价值层面,如同了解个股的骨骼结构,该如何走刀则胸有成竹,可做到游刃有余——基金经理的任务,是尽可能使得投资人回报最大化。
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放弃投资价值。相反,梁永强始终觉得,做投资,如果一个一开始很不起眼的公司,因为自己的资源配置,变成很强的公司,这种成就感比赚钱来得更多。
“从社会资源配置的角度去理解,有些公司可能并不是特别好,但是它承载了某个阶段社会对于某个需求的资源配置。”
投资需要开放的态度
仿佛从一个刚正不阿的少年,变得能屈能伸,梁永强也变得越来越宽容。他认为,做价值投资的人,不应该耻于谈交易,就像做主动投资,不应该耻于谈量化一样。
“做投资永远需要一个很开放的态度,不断去尝试有用的东西,针对自己原有体系的劣势,去寻找可以补强的方法。”他说。
从2004年加入华商,10年间,梁永强从研究员到基金经理助理、到量化投资部总经理,再到现在的公司副总经理,一步步成长。他的投资组合,也明显地经历了几个阶段。2009-2010年,他只选方向不选股,一个方向下觉得只要不错的都买,但是这样下来,其组合里个股繁杂,表现分化。
2011年,他开始“做减法”,钻研如何优化组合,稳定业绩。在这个过程中,他逐渐领悟到,股市的核心不过是“需求和资源配置”。
如同打太极,初学者往往练的是套路,而打到后来,却越来越柔,如同行云流水;又如学中医,最开始往往死背经方,而到临床上,却需要辨证论治,酌情配伍。好的中医,在开药方时,能做到君臣佐使的完美布阵,少量几味药就能起到祛病的作用。
同理,在投资上,梁永强认为,有投资价值的标的应该重仓,而有交易价值的则不必重仓,重仓和非重仓之间相互协同,就像机械部队和步兵的协同——打硬仗时需要机械部队,但是在行军中,并非所有路面都平坦,到了山区,就需要步兵对机械部队进行保护。
重仓与非重仓之间,可能是风格相似也可能风格相反。非重仓对于重仓股乃至整个净值的保护非常重要。在一定程度上,非重仓的选择实际上比重仓的选择更重要。他坦诚,现在,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非重仓”个股研究上。
梁永强先后管理过3只基金——华商盛世成长股票、华商动态阿尔法混合股票型、华商主题精选股票,任期分别在3年、4年和2年。根据好买基金的数据,其任期内的回报分别达到107.88%、26.90%和71.80%。2013年,银河证券数据显示,华商动态阿尔法基金位列71只灵活配置型可比基金第二名,收益率为51.46%;华商主题精选位列326只标准股票型可比基金第六名,收益率高达63.42%。
6月23日,他的新基金华商新锐产业基金即将发行,梁永强介绍说,华商新锐产业之“新锐”既具有“新兴”的内涵,又具有“锐意进取”的深意。新兴产业是指以新科研成果、新技术、新商业模式或社会发展新需求的产生及应用为基础,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引领带动作用的新型产业,主要包括新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信息产业、生物医药、生物育种、国防军工、新材料、高端制造、现代服务业、海洋产业等。而锐进型产业则是指符合中国经济结构转型方向、受益于内生增长动力或对社会进步变革产生重要影响的、具有强劲竞争力和高速增长前景的行业群体。如果说过去他的投资只是稳健,那么现在这只基金,将享受到更从容的管理。
投资越来越得心应手,梁永强仍然一丝不苟。在他看来,投资越来越好,占用的资源越来越多,主观客观上都需要去做更多的事情,希望能在中国经济转型的大潮中,积极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助力中国培育出“中国好企业”。
正所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