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 浠
实习记者 金嘉捷 深圳报道
久违的亢奋冲击着大盘,这是牛市的前奏吗?
Wind统计显示,从7月21日到7月29日,各大行业板块均有较大涨幅,其中区间涨跌幅(流通市值加权平均)最多的是非银金融、有色金属、银行、汽车、房地产、国防军工,分别为1
0.76%、9.70%、7.97%、7.52%、7.34%、7.08%。7月29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多位私募业内人士,还原这波行情初起时私募们的操作,以及私募们对这波行情可持续性的解读。
泽泉投资投资总监辛宇提醒,客观看,牛熊的转换肯定会完成,但不会一蹴而就,期间必然出现反复,按这些年市场情绪的沉淀,单边转牛是小概率事情,这时候再追蓝筹股是不明智的。
前海一线对冲投资总经理胡志忠则表示,这波蓝筹股行情只是第一个冲击波而已,其逻辑基础正是10月份即将开通的沪港通带来的蓝筹股投资机会。
从大盘到中小盘
从7月21日下跌0.22%后,上证指数迎来了持续上涨,接下来6个交易日的涨幅分别为1.02%、0.15%、1.28%、1.02%、2.41%、0.24%。
7月29日,泽泉投资投资总监辛宇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讲述了他这两周的操作。据他描述,上周一时,公司还有约三分之一的仓位空着,在上周一、周二都加仓买了蓝筹股,另外手里其他票已拉高就出掉,继续买入蓝筹。到了上周五,公司开始卖出蓝筹,本周一蓝筹股基本都已卖掉。
辛宇认为,这时候再追蓝筹股是不明智的,现在应卖掉短期涨幅高的蓝筹股,买入调整到位的中小盘成长股,不要轻易断定二八转换就卖了成长股。
而在蓝筹股贡献下,中小盘股的炒作热情也被带动起来。创业板指数在7月23日、24日连续大跌2.73%、1.64%,但随后三天伴随着大盘股的活跃连续大涨。
浙江一位私募操盘手透露,前期资金更多关注银行板块等大蓝筹,而近两个交易日,他正在加仓中小板块的“蓝筹”,主要是前期跌得比较多的,包括歌尔声学(002241.SZ)、海康威视(002415.SZ)、杰瑞股份(002353.SZ)。
这三个公司经过相对平淡的上周行情后,这两天均有较大涨幅。歌尔声学近两日分别上涨3.46%、4.03%,海康威视上涨2.52%、6.05%,杰瑞股份涨幅为2.50%、7.32%。
辛宇与这位私募操盘手的选择不同,他虽然同样选择逢低再买入中小板为主的中小盘股,但不会选择海康威视等估值已较高的品种,而是转向电动汽车、智能机器、国企改革等板块中还没被充分挖掘的品种。
前海一线对冲投资总经理胡志忠则表示,大概一周前开始加仓,从六成仓位到接近满仓,几乎都满仓了蓝筹股,这两周获利超过10%。其买入的包括交通银行(601328.SH),甚至还包括中国石油(601857.SH)。
胡志忠称,从这周一开始已逐步减低仓位,从几乎满仓减到目前的七八成,而且在股指期货上随时等待逢高挂单做空以对冲。“我们的判断不一定很精准,觉得市场精细的行情是不可测的,才需要股指期货来控制住风险。”
“实话讲真看不懂,这波行情并不是我们所擅长的。”另一位擅长中小盘股操作的私募公司董事长当天告诉记者,近几日他们并未怎么操作。“今天有些朋友问我们是否转换做蓝筹股,我们说不会,我们有自己的投资系统,不能这么撤换。”
沪港通效应
“10月沪港通开通前,市场都不用太担心。”7月29日,一位华南地区私募投资总监对记者称,据他了解,这几天大盘暴涨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场外资金。
数据显示,从7月22日到7月29日的6个交易日,上证指数的成交额相对此前放大,分别为987亿元、1067亿元、1287亿元、1114亿元、1804亿元、1593亿元。
上述投资总监认为,场外资金最爱估值偏低的蓝筹股,因此带来了这波行情,而这与沪港通预期关系很大。
而胡志忠认为行情已比较清晰,其逻辑也来自于沪港通。
他认为,沪港通带来的国内蓝筹股机会,在于资金成本的差异。国内投资者很不稀罕的蓝筹股每年5%到7%的分红率,对香港有低利率资金优势的投资者则很有吸引力。
此外,两市场互通后,对于在H股股价明显高于A股的公司,香港大资金如果要减持H股,可能会先拉高A股的股价,再减持H股的股票。
例如在7月29日,万科A(000002.SZ)的收盘价为10元,万科企业(02202.HK)的收盘价为16.78港元,两者间尚有明显的差距。“这波蓝筹股行情只是第一个冲击波而已。”胡志忠称。
7月29日,瑞银证券策略分析师陈李发布报告称,在沪港通预期与境外资金推动下,风格切换行情将持续一段时间,预计主板蓝筹股将继续跑赢小股票,但在10月沪港通带来真正资金规模前,预计仅依靠存量博弈,沪深300指数约有10%的上涨空间。
辛宇则提醒,对已大涨蓝筹股的追涨有风险。但辛宇也嗅到了机会,他告诉记者,公司到目前为止还没做杠杆,但如果行情持续,客户也有需求,那么可能会加杠杆。
(记者邮箱:chenxich@foxmail.com)(编辑 巫燕玲)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