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牛市脚步声先到的,是“诗人”的声音。
9月2日、3日,股票投资圈疯转的是一份研报截图,这份研报名为《论对熊市的最后一战—宏观研判之五》,作者是国泰君安首席宏观分析师任泽平。研报中多处引用诗词,在摘要中称,“中央打虎归来之后,
出手打熊,手握改革利剑,破旧立新,降低无风险利率,提升风险偏好,将开启一轮波澜壮阔的大牛市,5000点不是梦。”这大致代表了市场乐观情绪的极致表达。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多位私募投资人士,目前市场情绪出现罕见的乐观,仓位已加满的私募基金不在少数,甚至部分私募基金加了约一倍的杠杆。但也有私募虽然跟随大流重仓操作,但仍心存谨慎。
满仓主流
整个8月份,上证指数基本都在横盘,直到8月29日开始,大盘重新启动。从8月29日到9月3日四个交易日内,上证指数的涨幅分别为0.97%、0.83%、1.37%、1%。截至9月3日收盘,上证指数收报于2288.63点,再创近期新高。
“我们基本加了大约一倍的杠杠。”9月3日,国诚投资投资总监黄道林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券商融资成本不高,目前这一杠杠比例还是比较安全的。
在黄道林看来,重新启动的行情显得更为坚决—第二波行情是需要人气的,但不像第一波的时候资金很犹豫,第二波基本都没怎么犹豫,都跟上去了。就如同在9月2日午后,大盘一下子就蹦上去了,第二波资金活力比较强。
“上周开始仓位重新加满。”泽泉投资投资总监辛宇透露,上上周看到调整的趋势,就减去了六成仓位,但在上周感觉已杀跌完毕,就又加满了仓位。“主要是在8月28日、29日买回来的,从技术面上能看到主升浪的走势”。
辛宇坦言,这轮加仓以精选个股为主,没有特别侧重板块,主要选择低位滞涨的股票。虽然节奏踩得比较准,但要获得超过大盘的收益很难,这一波行情所选品种只是与指数持平而已。
“近期换手率很低,坚持原有的持股。”9月3日,创势翔投资总监黄平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其国企、军工持股涨势颇好,而短线基本上没怎么做。
黄道林则透露,近期操作一方面是以题材驱动,跟随政策驱动的题材操作,比如自贸区、军工等,另外一方面是预期香港市场对大盘股的偏好风格会影响大陆的风格,所以仍布局低估值的大盘股。例如南山铝业(600219.SH),近几日的上涨,包括9月2日涨停,就属于股票跌破净资产,估值很便宜,而出现恢复性上涨。
此外,黑森一号的基金经理周涛则表示,目前仍保持杠杆操作,持股不动。
“诗人”的牛市逻辑
经济基本面并未真正好转,似乎难以支撑牛市,但市场中另一套逻辑则有不同看法,任泽平所撰写的《论对熊市的最后一战》颇有代表性。
“我们的逻辑跟同行有何不同?相当一部分同行认为未来只有经济复苏,股市才会走牛,我们不太赞成这样一个逻辑,因为这种逻辑可能不适合这个时代。”任泽平所属团队认为,在未来的一年里,恐怕都看不到经济趋势性复苏,在新的增长动力结构未完全构筑起来之前,经济增速的长期底部仍未探明,根据国际经验,可能在5%左右。
经济往下走,股市就不会走牛吗?任泽平认为,“不是的,这正是增速换挡期的特点,韩国2000年之后经济增速只有1992-1996年的一半,但股市迭创新高,日本、台湾地区在上世纪70、80年代经济增速换挡,但股市走牛。股市走牛核心看企业利润,而企业利润取决于破旧立新无风险利率下沉。”
任泽平认为,这只能用“转型宏观”框架解释,传统的“周期宏观”框架解释不了。“我们的逻辑是长期底部看到5%,但新5%比旧8%好,经济增速到5%,无风险利率降一半,股市走牛可上5000点。”
这亦代表多数私募的看法。
黄道林称,十八届四中全会将于10月召开,政策支撑行情,现在没有悲观的理由,而且从技术层面看,第二波上涨是合情合理的,从方方面面来看,市场做多是可以预期的。
辛宇亦认为,目前大势向上毫无疑问,从2000点反转,市场逐步复苏,对市场还是中长期看好,有时候多数人的选择就是对的,得顺势而为。
但仍有较为谨慎的私募投资者。
9月3日,季胜投资董事长徐小喆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目前市场还是比较温和,风险不大,仍坚持做智慧城市、网络安全等品种,但现在经济基本面没有什么根本性改变,大企业财务状况没有变化,要一下子出现大牛行情还是比较难的,所以相对还是比较谨慎。
一位上海私募人士亦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这波行情更多是市场情绪层面的转暖,但各方面都不支持大牛市的出现,还是谨慎为好,尤其是这段时间最好先回避周期股。
(记者邮箱:chenxich@foxmail.com)(编辑 巫燕玲)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