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根本不是涨不涨价的问题,即使涨价也有人愿意要,但是机构手头有的额度所剩无几,没有人愿意让出来。特别是近期美元加息的预期又开始升温,新一轮升值可能就在眼前。”
美元维持强势,使得QDII(中国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的基金额度愈发紧张起来。
根据同花顺
数据统计,截止昨日,市场上正在运行的QDII共有153只QDII(A/C类分开计算),其中有44只暂停申购或者暂停大额申购,占比3成,由于额度告急,QDII通道费急升,有媒体称已经涨至3%。不过,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7月13日了解到,通道费在两个点左右,但是相比去年年底,也翻了一番。旗下产品遭遇疯抢
同花顺统计显示,截至7月14日,共有30家基金公司设立QDII,总的管理基金数量达到153只,其中广发基金旗下QDII基金产品数量15只,数量榜占据冠军宝座,华安基金、嘉实基金分别以14、11只QDII基金产品分列二、三名。
由于投资管理成本高,加上多次出海“呛水”,业绩不佳,备受投资者诟病,QDII一直是基金公司最为头疼的产品之一。基金公司也多次抱怨,市场上最难发的产品便是带数字的指数基金(指数基金一般都会标有数字,如沪深300)和带字母的QDII基金。
不过随着人民币贬值预期的增强,QDII一夜逆袭,成为市场争抢的“香饽饽”。5月下旬以来,华夏、鹏华、广发等大型公募旗下的QDII债券型基金纷纷暂停申购或暂停大额申购及定投业务。
同花顺数据显示,目前有44只产品暂停申购或者暂停大额申购,占比接近3成。其中国泰全球绝对收益型基金的暂停时间已经达到了230天。
7月14日,21世纪经济报道的记者联系到广发基金,该基金负责人表示,旗下QDII基金已经全部“闭门谢客”。“美元升值以来,投在海外市场的QDII就开始大热,一开始固定收益类被全场扫货,后面权益类额度也被一抢而空,这种情况很普遍,我们还算是产品多的公司,有些产品少的公司,早就被扫光了”。
上海的一家大型基金公司也表示,旗下的一款以美元计价的高收益债已经“没货了”。“今年过完年还能够交易,但是到了5月份人民币开始加速贬值之时,几天就被抢空了。”
好买基金研究总监曾令华表示,QDII今年大热,基本上固定收益类产品7成已经封闭起来。剩下来的多是权益类产品,而且以港股产品居多,这还是因为港股近期的表现不佳,赚钱效应不大,如果港股下半年能有好的表现,QDII的额度会更少。
通道费水涨船高
QDII一纸风行,无QDII额度的机构借用额度通道的成本大幅提高。此前彭博社报道称,通道费最高已达到一年3%,而去年底时该费用不足1%。
“我了解到的情况是2%左右,没有3个点那么高,不过去年年底还是1%,半年时间翻了一番,也很恐怖。去年外管局收紧QDII额度,已经一年没有增量,现在QDII额度十分稀缺,我们公司固定收益类的产品已经全部暂停申购,能够申购的就是权益类,而且多是港股产品。”北京某大型公募基金负责人表示。
上海的一家非公募金融机构负责人则表示,“应该在1.5%到2%之间,去年下半年人民币结束了持续多年的升值态势,开始掉头向下,QDII的通道成本攀升,2015年上半年通道费还是0.5%,到了去年底今年初变成了1.0%,现在则提到了1.5%到2%。具体还会不会继续涨,目前很难说,但是如果美元升值的趋势继续,通道费抬高是大概率事件。”
钱景财富CEO赵荣春认为这并不奇怪,市场行为而已,物以稀为贵,“现在额度就那么多,2%虽然不便宜,但是也不见得高不可攀,因此有些机构为了配置齐产品线,咬咬牙也就买了。”
不过即使有机构愿意付出高昂的成本,仍是额度难求,一家华南基金公司的负责人昨日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根本不是涨不涨价的问题,即使涨价也有人愿意要,但是机构手头有的额度所剩无几,没有人愿意让出来。特别是近期美元加息的预期又开始升温,新一轮升值可能就在眼前。”
而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查阅国家外汇管理局的官网,最近一次大额放行QDII外汇额度的时间是去年的3月26日,包括南方基金在内的5家基金公司新获批共计84亿美元的QDII额度,约合人民币520亿美元,其中嘉实获得34亿美元,南方获得26亿美元,位列前两位。
此后去年12月4日也曾发放过一次,但是额度非常“迷你”,获批机构是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公司和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不过两者合计不足4亿美元。而至今年2月,外管局明确宣告2016年QDII额度用罄。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