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激励闸门大开?
早在7年前,基金业就开始探讨实施股权激励。
2006年第31次基金业联席会议上,时任证监会主席的尚福林就表示,推动基金公司试点股权激励。
2007年初,证监会允诺基金公司进行股权激励试点。包括南方基金、博时基金、易方达基金和嘉实基金等四家基金公司作为试点,分别向证监会上报股权激励方案。但这次试点因为股东变动等各种原因胎死腹中。博时基金原总经理肖风也黯然离开基金业。
此后,每年都有基金业内人士提及股权激励,直到新基金法的出炉。
新基金法降低了基金公司主要股东门槛、放开了股权激励,规定“公开募集基金的基金管理人可以实行专业人士持股计划,建立长效激励约束机制”,这意味着允许专业人士担任主要股东,为基金公司高管等专业人士打开了一扇窗。
作为配套规则,5月17日证监会公布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规定,专业人士担任主要股东,即持股比例在25%以上的,个人金融资产不低于人民币3000万元,在境内外资产管理行业从业10年以上;担任持股5%以上的非主要股东,应当在境内外资产管理行业从业5年以上,个人金融资产不低于人民币1000万元。对基金公司股东的门槛已大为降低。
不少基金公司都着手股权激励。
在高良玉挂靴后,南方基金董事长、代总经理吴万善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基金管理行业最核心的资产就是人才,通过股权激励来保持核心团队稳定,不仅符合基金行业的自身特色,也是基金公司持续稳健发展的基石。这是最近明确表示要进行股权激励的公司。
此外,据知情人透露,2012年,兴业全球就着手研究股权激励方案。
天弘基金的股权激励目的则是人尽皆知。5月8日,天弘基金发布公告,一连提拔宁辰、陈钢、周晓明、张磊四人为公司副总经理,被认为也是施行股权激励的举动之一。
2011年,天弘基金现任总裁郭树强从华夏基金来到天弘,就传言安排了周密的股权激励计划,天弘基金大肆招兵买马,从大型基金公司中挖角数人,都被认为是股权激励的吸引力。
[上一页] [1] [2] |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