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改革试验田的“沪港通”政策在4月10日横空出世,沪港通尚属于“试水”阶段,实现中仍存诸多掣肘。银通智略策略分析师曹辙指出,“沪港通”的相关制度安排及细节还不够清晰,需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另外交易额设限有悖于市场化原则。
日前,中国证监会主席肖钢在博鳌论坛在回答沪港通有关问题时表示,将推动内地和香港两地基金互认,这对于内地的基金业将是促进和转型的好机会。若沪港通能顺利实施,基金互认将会进一步深化两市场的合作。
试水阶段存掣肘
沪港通是指,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将允许两地投资者通过当地证券公司(或经纪商)买卖规定范围内的对方交易所上市的股票,是人民币资本向下开放的新渠道。
中国证监会于香港证监会日前联合发布公告,上交所和香港联交所将允许两地投资者通过当地证券公司或经济商买卖规定范围内的对方交易所上市的股票,总额度5500亿元。
对于“试点”选择上,证监会表示,此次股票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试点暂未纳入深交所,主要是因为沪港通的相关制度安排还需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初期由沪、港交易所先行先试比较稳妥。且上海与香港两地市场估值水平较为接近,沪港通对两市场估值水平影响相对较小,有利于试点平稳起步。
“沪港通”启动加大了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程度,资金在规定范围内流入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交易所,倒逼国内资本交易制度进一步完善;同时一些交易规则也有与国际接轨的必要。
分析人士进一步指出,既然允许资金在规定范围内购买对方交易所上市的股票,那么,哪个交易所的市场化程度较高,制度更具规范性,未来就必然会吸引相对更多的资金涌入,不过这也难免出现国内资金外流窘况。
另外,市场化的改革方向下,在A股实行T+1和港股实施T+0的情况下,一些相应的交易产品在设计上就很有难度,沪港通的推出或将对A股T+0形成倒逼效应。
基金互认深化合作
肖钢表示,内地和香港开展基金互认后,对内地的基金业是促进转型升级的好机会。肖钢认为基金互认有多方面的好处:第一,基金开盘以后会被两地的居民进行便利化投资,香港成熟的基金经过香港证监会的批准到内地来销售,以及内地的基金到香港去销售,对于居民的投资,特别是对于理财,随着居民财富的增加可以提供便利。
内地和香港开展基金互认以后,对于内地基金业,是促进他们转型升级的一个好机会,因为内地的基金产品不少。但是总体来讲,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比较好的回报,这方面还是有差距的。如果引进香港的基金到大陆来销售,可以促进竞争,可以提高对客户的服务水平。
如果开展了基金互认以后,也就是说将来中国内地的基金要销往海外,就会通过香港。全球的基金产品将来想到大陆来销售,就要通过香港。
有利于内地和香港在行业方面共同来增强竞争能力,特别是在基金监管的标准方面能够有更多的话语权,在制度方面有更为深度的合作。
“如果正式实行沪港通,内地与香港的基金互认就不是问题。”曹辙认为,基金互认是深化了两市场的合作,对两市也将会有产生巨大影响。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