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市场回暖,停滞数月的公募奔私潮近日再度兴起。
如,11月7日,华商基金副总经理田圣明因个人原因提出离职,田圣明兼任华商价值共享(爱基,净值,资讯)混合发起式、华商策略混合、华商领先企业混合(爱基,净值,资讯)基金经理。此外,同一日离职的还有华商量化进取、华商新量混合、华商大盘量化精选混合(爱基,净值,资讯)基金经理费鹏。
Wind数据统计显示,2013年和2014年,分别有167位和123位基金经理离职。而今年以来辞职的基金经理人数几乎是前两年的总和。截至11月13日,今年以来共有78家基金公司的282位基金经理离职,已创出基金业年离职人数的历史新高。从辞职时间分布看,与市场冷暖息息相关。今年1年至8月离职人数最多,分别为18人、24人、21人、26人、37人、55人、29人、28人。
从离职基金经理情况看,不乏业内大拿,如华安基金尚志明,是中国首批公募基金经理。不过,从9月开始,离职人数开始降低,9月离职人数为16人,而10月离职人数不足10人。从离职去向看,有从小基金公司跳槽到大基金公司的,不过资深的基金经理大都选择奔私。
对于离职原因,一位已奔私的前大型公募基金投资总监坦言,机制太死,个人价值得不到体现,这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钱太少。从目前国内公募基金经理薪酬结构看,都是“工资+奖金”模式,奖金一般是季奖,差别就是在奖金系数上,不同基金公司系数也不一样,根据基金净值增长率排名情况定相关系数。尽管最近数年,随着市场回暖有较大幅度提升。但与出去单干私募所能提供的收入相比,还是相差甚远。
此前也曾有基金公司试水事业部机制,希望用这种基金经理团队自己当家做主的激励平台来留住人才。截至目前,已有招商、国泰、前海开源、中欧、九泰、国金通用、创金合信、融通、中邮和民生加银等基金公司,建立事业部或进行类似事业部机制改革。但从目前行业反应看,力度仍较弱。
此外,公募基金业绩排名压力也明显大于私募行业。国内私募业绩一般选择一个月公布一次,或一个季度披露一次。而公募基金却是天天排名。对于公募基金经理而言,排名一旦连续位列后三分之一,则会有“下课”风险。
不过,公募奔私潮并不会对公募基金发展造成过大影响。从目前国内公募基金经理年龄层次看,60后、70后基金经理正逐步减少,而80后基金经理开始挑大梁。相对于前辈,年轻的80后基金经理尽管经验尚缺,但对于新鲜事物接受速度快。在目前经济转型,新兴产业兴起背景下,这部分80后基金经理显然更能抓住投资机遇。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