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基金公司分家 投资者咋办?
2012年03月16日08:06
来源:上海金融报
随着私募基金行业的逐步发展壮大,私募基金公司分家的现象也越来越多。如近期,合赢投资总经理曾昭雄与合赢投资分家,创办新的私募基金,这已是合赢投资所经历的第二次分家。除了合赢以外,近年来还有多家知名私募基金的核心成员发生变动,如东方港湾的钟兆明、新价值的唐雪来、金中和的曾军 ,都已和老东家分家,自立门户。
私募分家为哪般对于私募基金公司频频分家的原因,某机构认为主要源自三个方面:合伙人个人发展诉求这是引起私募分家的直接原因,并且越是知名的私募基金公司,核心人物分家的概率就越高。如合赢投资多年来积累了较好的声誉,而公司先后有两位核心人物自立门户。说到底,知名私募基金公司的核心人物由于具有一定的市场影响力,对自身未来的发展有了更高的要求,也更容易与老东家分家而自己创立新公司。
投资理念不合私募基金公司的合伙人需要具有相同的投资理念才能够长久合作。例如,信奉长线价值投资的基金经理可能难以和一个短线交易员长久合作,反之亦然。除了大的投资理念不合,在风险控制上存在分歧也是导致私募分家的原因。
业绩变动私募基金公司的发展和投资业绩紧密相联,无论是因为合伙人寻求更高的职业发展,还是投资理念不合,业绩始终是私募基金分家的主要原因。私募基金业绩较好,公司发展处于鼎盛期时,核心人物往往笼罩在光环之下,此时会有更多的个人发展诉求;而当私募基金业绩停滞不前,投资理念相左的矛盾就会凸显,也会增加分家的可能。多起私募基金分家发生在2011年,无疑和去年低迷的市场环境有很大的关联。
投资者需谨慎而动对于投资者而言,选择私募基金公司,在很大程度上是选择基金经理及其背后的投研团队。私募分家后,基金经理往往会带走几只自己管理的产品,但也可能会有一些老产品留在原来的公司。一旦出现这类情况,往往会给投资者带来两难选择:是留在原来的私募基金公司,还是跟随离开的基金经理?
某机构指出,投资者若决定留在原来的私募基金公司,实际上是选择了跟随新继任的基金经理,这时,投资者需要仔细考察继任者的过往业绩、投资风格等,若新任基金经理的过往业绩欠佳,或投资风格不符合投资者自身对风险偏好的要求,则应及时“撤离”;而若决定跟随离任的基金经理,则投资者需要仔细考察原基金经理在取得良好业绩的同时,私募基金公司的投研团队提供的支持力度有多大。因为某些基金经理仅仅依靠研究报告和亲自调研,就可以取得良好业绩,而有些基金经理良好业绩的取得则依托于公司豪华的投研团队的支撑。对于前者,投资者可以大胆跟随,而对于后者,由于创业初期可能难以构建起同样强大的投研团队,业绩难免出现波动,因此投资者还需谨慎。 (来源:上海金融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