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险资赎回转投自家公募 基金压力大开拓新业务
2013年03月04日03:02
来源:《证券时报》
原标题 [担忧险资赎回 基金压力山大]
证券时报记者 付建利
公募业务向保险资管放开之后,对于原本购买的基金产品,保险资金极有可能赎回转投自家公募产品,这对公募基金的生存空间将造成挤压效应。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到,一些公募基金已经意识到保险资金赎回压力,正积极开拓其他业务。
险资或将“自力更生”
据了解,目前已有14家保险资管公司成为基金业协会会员,这意味着这些保险资管公司拿到了进入公募基金领域的资格证书。其中,人保、国寿、太保、泰康、平安等大型保险资管公司都在积极筹备公募基金业务,国寿资管或将成立单独的部门从事该业务。
北京一家保险资管的负责人认为,保险资金“体大量大”,持有的基金虽然相对比例不高,但绝对数量很大,保险资金申购赎回基金的动向,往往成为市场的风向标之一,对A股市场的影响很大。“更大程度上是心理预期,比如我们每次赎回,市场就认为险资看空后市,哪怕我们只是做一些资产配置调整,市场也会对我们产生误解或夸大。”这位人士表示,保险资管投资运作时间长,尤其是在固定收益领域,已经得到市场的认同,开展公募基金业务之后,赎回基金产品是很自然的事情,“都是专业的投资机构,自家的资金当然希望自己玩”。
不过,也有保险资管人士表示,中长期来看,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和基金的比例上限会逐步加大,未来保险资金在权益类投资上的投研部署上会加大动作,减少基金的投资是一大趋势;但短期来看,保险资金大量赎回基金不大现实,一方面保险资管需要对公募业务有一段观察和适应期,不会贸然“单干”;另一方面,短时间内大量赎回基金会增加市场的波动性,不排除政策方面会有一个过渡性安排。
基金意欲“挽救损失”
面对保险资金可能的赎回压力,深圳一家基金公司负责机构业务的人士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保险资金一般较为稳定,是基金公司大的优质客户,虽然占基金公司整体利润不大,但这是一块较为稳定的收入,尤其是专户和企业年金等业务领域,一些中小基金公司还是相当“仰仗”保险资金。从“面子工程”来说,哪家基金公司占有的保险资金量大,就意味着这家基金公司获得了保险资金的认同,基金公司的品牌形象和美誉度也会得到提高。
“不仅保险资金可能撤出,商业银行设立基金公司试点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未来这些新的银行系基金公司也会得到银行股东在基金销售、机构业务等方面的大力支持,这对于非银行基金公司都是极大的挑战。”上述人士表示,尽管大资产管理时代混业经营的特征越来越明显,但监管方面仍然是分业监管,保险和基金不同的监管部门,决定了在金融机构混业经营的时代,都有各自不同的利益,这些对公募基金都会是很大的挑战。
北京一位基金业资深人士甚至认为,大资产管理时代将给金融机构带来众多机遇,但对于公募基金来说,挑战更大,甚至是一场“灾难”。
北京另一家中型基金公司的市场部副总监向记者表示,面对保险资金可能的赎回压力,基金公司亟待在专户子公司、机构客户开展、高端客户争取等方面发力,走差异化、特色化经营的路子。当然,更重要的是要有好的投资业绩,设计出符合市场特征和投资人需求的创新型产品,以此挽回可能的损失。
作者:付建利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