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中,多位基金人士略感差异,在他们看来,一位交易部总监也能涉嫌老鼠仓,“有点搞不明白。”
理财周报见习记者 郭建鹏/北京报道
6名海富通基金员工已被采取司法措施。
上周,老鼠仓再次升级,此前被一度传闻的海富通基金公司经媒体报道,已从权威渠道获悉,海富通基金多位员工涉嫌老鼠仓、被采取司法措施,这给海富通基金带来极大冲击。
海富通仅仅是本轮严查老鼠仓的一个样本,业内在静待证监会公布的20家老鼠仓基金公司名单,而据业内人士介绍,这20家公司只是一批名单,后续还有公司被陆续公布。
老鼠仓严查下,基金公司正在面临人才荒,今年以来,年内公告基金经理离职的基金数量达到200只左右,一位在公募基金从业8年的人士向理财周报(微信公众号money-week)记者慨叹,“公募越来越难了”。
疑似刘振华
一则传闻再次激起波澜。
今年六月初,有媒体爆料,某行业龙头基金公司前交易部刘姓总监或涉嫌老鼠仓。消息一出,随即引起业内关注,业内人士惊呼,监管范围愈发扩大,已经从基金经理排查到了基金公司各个角落。
已经公开的报道显示,该龙头基金公司刘姓前交易部总监,曾兼任过该公司旗下一只股票型基金的基金经理,已经在2013年末到2014年初期间离职。
目前,管理规模前十位的基金公司分别是天弘、华夏、南方、工银瑞信、嘉实、易方达、广发、汇添富、博时和中银,此外,上投摩根的管理规模也接近前十行列。
理财周报(微信公众号money-week)记者梳理上述十一家基金公司2013年10月1日至今年6月12日,基金经理离任情况发现,共有83只基金产品涉及基金经理离任。其中,刘姓基金经理只有两人。根据Wind数据显示,一位是博时基金的基金经理刘彦春,不过他是今年6月11日才离任,公开信息中,其也没有担任过交易部总监一职,其可排除。
另一位刘姓基金经理是华夏基金的刘振华,Wind数据显示,刘振华于今年2月21日离任,他于2000年9月加入华夏基金,曾任交易员、研究员、风险管理部副总经理、交易总监等。2012年6月4日至2014年2月21日任华夏兴和基金经理。
年初离任、管理过一只基金产品、担任过交易总监,且来自龙头基金,种种迹象表明,刘振华与传闻中涉嫌老鼠仓的基金公司刘姓前交易部总监极其吻合。
今年2月22日,华夏基金曾发布公告,刘振华因个人原因离任。公开信息显示,刘振华管理华夏兴和产品期间,业绩为2.46%。
华夏不知情
刘振华确已离职。
一位接近华夏基金的人士向理财周报记者表示,刘振华于今年初已经离开了华夏基金,在此之前确实担任过华夏基金交易总监,但是否被调查,并没有听闻。而华夏基金方面也表示,对此并不知情,并认为这只是传闻、不可相信,不过刘振华是在今年初就离职了,也曾担任过华夏基金交易总监。
采访中,多位基金人士略感差异,在他们看来,一位交易部总监也能涉嫌老鼠仓,“有点搞不明白。”
按照多位基金人士的描述,在基金公司内部架构中,交易部总监划分在交易室,极少接触投资业务,通常是基金经理下达交易指令,再由交易部人员进行交易。根据多位基金人士的判断,此前并未听说过基金公司交易部人员甚至总监涉嫌老鼠仓的案例。
上述接近华夏基金的人士也对传闻质疑,传闻中指这名总监管理的是股票型基金,而刘振华管理的华夏兴和曾是一只封闭式基金名为基金兴和,该产品是指数型产品,而该基金已于今年6月进行封转开。
记者了解到,基金兴和转为开放式基金后以混合型基金运作,原30亿份基金份额转入华夏兴和混合基金,并更名为华夏兴和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在华夏内部人士看来,基金兴和业绩一向不错,基金兴和是国内最早一批封闭基金之一。
Wind数据显示,自1999年7月14日成立,截至2014年5月28日,其收益率已翻3倍多,达到313.09%。
刘振华离职后,5月30日起,华夏兴和新任两名基金基金经理为彭一博和林峰,前者2008年7月加入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曾任行业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等。后者2013年7月加入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曾任投资研究部研究员。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