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基金遭遇“老十家”中最狠抛弃,半年内被赎162.32亿份。多只产品业绩难看让持有者失信心。
旗下基金连跌四年 遭投资者狠甩
大成基金半年规模缩水162亿
只闻新人笑,不见旧人哭。当我们感叹天弘基金规模持续扩大时,大成基金却遭遇了“老十家”中的
最狠抛弃,半年内被投资者巨额赎回了162.32亿份。其旗下多只产品业绩难看逐渐让持有者失去信心。基金经理资历过浅、投研实力趋弱,让这位老者越发步履蹒跚。陷“缩水”魔咒 遭投资者巨额赎回
大众证券报和财信网记者发现,近年来大成基金一直陷入逢上半年就规模缩水的“魔咒”。2011年上半年,大成的公募规模缩水36.06亿份,资产净值减少125.76亿元;2012年上半年规模缩水85.68亿份,资产净值减少50.11亿元;去年上半年更是达到高峰,规模大幅缩水246.58亿份,资产净值减少250.67亿元;2014年半程刚过,大成仍然逃脱不了这个魔咒。
Wind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末,大成基金公募总份额855.47亿份,比去年底缩水了162.32亿份,总资产净值减少了173.90亿元,在“老十家”基金公司中,大成算得上遭遇了投资者的最狠抛弃,其中货币市场型基金成为“重灾区”,缩水109.25亿元,在各类型产品中占比最大。
细细来看,今年上半年,在有可比数据的大成旗下约37只产品中,有29只的产品遭遇了净赎回,占比高达78%,其中大成货币AB共遭遇了超过100亿份的巨额赎回,赎回量在所有货币型基金中名列榜首。
屋漏偏逢连夜雨。自“重啤事件”之后,大成基金一直遭遇投资者用脚投票,其公募份额从 2012年的1202.83亿份一直下滑到今年上半年的800多亿份,缩水幅度达到29%。
偏股产品七成亏损 旗下基金连跌四年
2001年银广夏事件让大成基金损失惨重,2011年重啤事件也让大成遭受诟病。此后大成趋于谨慎,二季报显示,旗下基金选股保守,就连名称为“新锐”“积极成长”的基金产品也偏向传统行业。
尽管已经非常谨慎,大成今年依旧踩中了上半年的大熊股。66.18%的跌幅让汤臣倍健成为了两市最熊股票,重组失败、高管集中减持、机构出逃造就了该股的“熊性”。而二季报显示,汤臣倍健是大成行业轮动的第八大重仓股,也是大成新锐产业的第八大重仓股。
种种变故让大成大伤元气。以银河基金分类,今年上半年,大成基金旗下的16只主动管理型偏股基金中,有13只年内净值出现负增长,占比81.3%,逾七成的产品让持有者遭遇了亏损。其中大成核心双动力上半年净值下跌8.25%,跌幅最大,而大成蓝筹稳健在6月底的净值已经跌至0.5429,绝对收益上让持有人亏损近半,大成景阳领先更是2011年以来净值持续负增长,可谓连续4年,一跌到底。
基金经理人员动荡 或为业绩巨亏主因
“我2008年买的090003,当时净值还是1块多,现在净值只有5毛多,6年了,基民成了饥民,基金经理总该站出来说个理由吧?!”大成蓝筹稳健的持有者抱怨。还有一位投资者似乎彻底绝望,他想通过本报告诫基民不买大成基金。“我持有大成景阳六年多亏百分之三十七,持有大成蓝筹亏百分之四十,使人失望之极从此不买大成基金。”
基民的抱怨并非空穴来风。最近的一个事实是,大成基金在IPO开闸后首批打新的报价上明显技输一筹。数据显示,大成基金一共参与了7家新股的询价,却被5只新股排除在有效报价区间之外。其更是在飞天诚信上报出了离谱的52.26元最高价(发行价33.13元/股),随后又在雪浪环境和今世缘两只个股上分别报出了13.86元和13.4元的低价 (发行价分别是14.73元/股和16.93元/股);在龙大肉食和依顿电子两只个股上面,又都以0.01元的价差最终和两只个股失之交臂。
观察发现,基金经理频繁更换、现任任职年限过短或许是其公募产品业绩难看的根源。数据显示,大成旗下23位基金经理中,任职年限在5年以上的仅有3人,最短的一位大成健康产业的基金经理,仅有1个月的基金经理任职经验。2013年,大成基金年内离职5名基金经理,新聘10名基金经理,基金经理变动率高达50%。公司全年发布了20条左右的基金经理变更公告。频繁的流动导致了大成旗下有半数以上的基金经理存在“一拖多”的现象。
而大成添利宝的基金经理屈伟南,仅有一年半的任职年限,竟然同时任大成理财21天债券型基金、大成现金宝、大成景祥分级债基和大成招财宝这五种不同类型基金的基金经理。“一人同时身兼五职,自然难免顾此失彼。”一熟悉大成基金的行业研究员对记者表示。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