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从年初的2212点到年末的2219点,大盘在2012年几乎裹步不前。即将过去一年,对中国私募基金而言,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激流暗涌。在该行业极速发展的过程中,有些私募经理人在大道上疾驰,也有些人却陷入迷途。
在2012年末,《证券日报》基
金周刊回顾、盘点一年以来的9位焦点私募人:既有万夫不当的王亚伟,吴星、王涛王者来兮,又有深怀恩怨情仇的姜广策、曾昭雄,黯淡流星赵笑云、罗伟广、常士杉,还有末路狂奔的李旭利。有些人有些事,成为私募行业闪烁的亮点;也有些人有些事,却让整个行业蒙羞,急需人们停下脚步思索一番。本报记者 赵学毅
第1路
万夫难挡:王亚伟
2012年5月离职的原华夏基金副总经理、华夏大盘基金经理王亚伟近日低调复出。昔日“最牛基金经理”王亚伟投身私募,告别长期工作的北京,南下深圳设立了深圳千合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据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注册登记信息显示,深圳千合资本管理有限公司王亚伟出资1000万元,是唯一股东。随后,王亚伟执掌的首只产品昀沣也终于面世。
12月21日,王亚伟的首只私募产品“外贸信托昀沣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完成募集。前公募“一哥”这次刷新了阳光私募的三大纪录:募资20亿,超越此前所有阳光私募产品首发数据,事实上,如果没有上限即制的话,王亚伟首只产品的发行数据可能更加惊人;固定管理费率达到2.5%,刷新此前庄涛的磐信一期2.2%的最高纪录;认购门槛最高达2000万元,刷新重阳一期创下的1000万门槛。转身私募的王亚伟大有万夫难挡之勇。
昀沣分两个渠道销售,分别是招行与国信证券,其中在国信证券的门槛以1000万元起跳,无个人资产的限制;在招行的销售门槛则更高,起点为2000万元,且投资于该产品的资金不得超过个人资产的20%,即客户的总资产至少要达到1亿元。王亚伟设定的高门槛,决定了其客户皆为资产亿元级别的超级富豪,这类人群具有较高的风险承受能力,为其以后延续类封闭式运作建立了基础。更为重要的是,这类人群通常拥有更多的商业与资源,或为王亚伟的投资带来更多的利益。
据笔者观察,王亚伟在公募基金上的成绩目前无人能及,其管理的华夏大盘在其任职期间回报达1186.99%,并且在2007年大牛市和2008年的大熊市中业绩均排名第一。凭借业界影响力以及其独到的投资理念,王亚伟为其管理的第一只产品增加无数亮点。此次转投追求绝对收益的私募,昔日的公募基金一哥能否演绎王者归来?让我们拭目以待。
[1] [2] [3] [4] [5] [下一页] |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