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柯智华 发自上海
在公募明星基金经理频频转私募的大潮中,又一位明星公募基金经理低调加入。
时代周报记者独家获悉,曾经战胜王亚伟的明星公募基金经理、华商基金投资总监孙建波已经加入私募基金景林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景林资产”)
,担任景林资产旗下A股私募基金的投资基金经理。至此,近几年来盛名于公募基金的基金经理大部分已经离开公募投身私募,如华夏基金王亚伟、易方达基金江作良、兴业全球基金王晓明、中邮基金彭旭等。
同时伴之一起的则是,私募基金规模的日渐扩大和公募基金权益资产增长的停滞。根据格上理财已知的发行规模统计,截至2013年12月,阳光私募行业运行的基金数量共计2472只,管理资金总规模已达到3017亿元人民币,而阳光私募机构则有977家。
知情人士透露,景林资产目前管理的总资产或已达到200亿元,其中管理的QFII资产达到了100亿元,或为国内最大的私募基金公司。
景林资产官方网站介绍称,景林资产是一家以投资境内、外上市公司股票为主的资产管理公司,长期以来,景林所管理的基金投资于A股、B股、H股、红筹股、ADRs等海内外上市的中国股票。目前管理金色中国基金、金色中国加强基金等国际基金,和深国投景林稳健、深国投景林丰收等A股信托投资计划。
按照Choice资讯统计的数据,截至2013年12月31日,200亿元的资产规模排在国联安基金之后,在所有的公募基金公司中排名第39位。同时200亿元的资产管理规模超过排名最后的15家基金公司(不包括尚未发行公募的基金公司)公募资产的总和。
低调转私
“我已经离开公募了。”对于时代周报记者的采访请求,孙建波并不愿意多讲。
华商基金公告显示,2013年1月31日孙建波从华商基金离职,卸任华商盛世成长股票基金和华商策略混合基金的基金经理职务,同时选择在不惑之年低调离开公众视野,结束两年来不断的是非争议。
出生于1973年的孙建波,本科所学专业为船舶工程,硕士念的则是数量经济,直到35岁其才开始管理公募基金,总归管理公募基金不过5年。
资料显示,孙建波2005年进入中信基金担任策略分析师,2008年5月开始担任中信红利精选(288002,基金吧)基金经理,2009年8月加入华商基金,担任华商基金投资部总经理,先后担任华商盛世(630002,基金吧)和华商策略基金的基金经理。
在进入公募基金之前,孙建波先后在中国人保信托投资公司证券总部和中国银河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资产管理总部任业务经理和高级经理。
事情的转折点在2009年华夏基金和中信基金合并。时任中信基金投资决策委员会委员的孙建波,在合并之后的华夏基金仅获得一分析师之职,2009年8月孙建波加入华商基金,并开始参与管理华商盛世基金。
2009年小牛市后,2010年市场深度调整,但在这一年孙建波凭借华商盛世成长37.77%的收益率获得当年的冠军,超过王亚伟掌管的华夏策略6个百分点。
孙建波2010年全年强势的表现,使得孙建波和华商基金声名鹊起。
2010年11月,孙建波担任基金经理的华商策略精选提前募集结束,募集规模超过百亿元,孙建波在市场受到的欢迎由此可见一斑,加上华商盛世成长基金申购资金的持续涌入,孙建波为华商基金带来了约200亿元的股票资产规模,使得华商基金总规模由100多亿元升至417亿元,排名同样随之大幅上升。
但好景不长,2011年由于业绩亏损,孙建波和华商基金一起遭遇到了市场的指责。2011年年中,笔者在一次专访孙建波时问,2011年业绩不理想是不是和规模太大有关,他却予以否认。
“规模是个股型选手、交易型选手和轮动型选手的大敌。但是对买入长期持有型其实不是特别大的问题。我的经验告诉我,真正挣大钱的是那种把事情看透,然后长期去布局(的人)。”
他接着解释说,在长线方面正确的同时,短期的东西更多是由人的情绪因素决定的。“(今年)人家觉得只有周期股有机会,估值低所以大家都去搞,这就形成一个趋势。如果规模非常小,我可以顺着势来做。但是我觉得规模越大,越要讲究投资有道。那我就循着我认为正确的方向来做。”
他还表示看好的新兴产业,他说:“我能够把大的逻辑想清楚,在这种前提下,独立思考,耐得住噪音和诱惑。我觉得坚持的话,业绩还会起来。”
接下来的2012年孙建波管理的两只基金,仍然没有获得市场的认可。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华商盛世成长全年负收益,净值下跌4.51%,在274只同类基金中排名258位;华商策略精选在2012年的业绩也非常糟糕,全年下跌3.69%,在56只基金中排名52位。
“我们这个行业发展的本源是给持有人创造财富,这是别人给你钱的原因,而不是用来排名的。盛世今年亏了些是盈利减少,但是对新基金的持有人有歉意,新基金(华商策略)给持有人亏了钱。”孙建波曾经表示。
根据好买基金统计数据,直到2013年1月31日孙建波离职加入转私大潮,华商策略精选自成立以来共计亏损了26%,孙建波未能弥补歉意。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