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崛起之路
更值得一提的是,以孙建波为代表的公募基金纷纷转私,其背后暗示着今后数年甚至更长时间内,中国资产管理机构将出现的变化。业内人士分析说,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两种不同势力已经在各自变化,在中国的资产管理市场,私募基金的地位将会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月底,我国境内共有公募基金管理人92家(基金管理公司90家,合资公司48家,内资公司42家,证券公司2家),管理资产合计42664.95亿元,其中管理的公募基金规模31238.14亿元(含东方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公募基金业务规模),非公开募集资产规模11426.81亿元。
尽管3万亿的公募资产和2007年牛市顶峰时相差无几。但是从有效资产规模来看,仍不及2007年。其中,2014年1月底的股票公募资产仅为10800亿元,远远低于2007年的股票公募资产规模。
与之相比,诞生于2004年的阳光私募,却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格上理财根据已知的发行规模统计,截至2013年12月,阳光私募行业运行的基金数量共计2472只,管理资金总规模已达到3017亿元人民币。全国已迅速成长出977家阳光私募机构(不包括信托公司、银行以及证券公司),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几个地区在行业中占绝对的主导地位,占据所有私募公司的75%。
此前的2004-2006年此前一共才发行11只阳光私募,2007年在牛市行情下,随着多位著名公募基金经理(如肖华、石波、江晖等)加入私募,私募开始迅速发展。
今年1月17日,中国证监会召开新闻发布会,明确由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开展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私募基金备案及行业自律工作。基金业协会发布了《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办法(试行)》,私募基金登记备案工作正式启动。这意味着私募基金正式获得合法地位。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此前监管层发布文件放开公募基金业务牌照,允许符合条件的私募申请公募业务。数家私募基金业表示对公募业务的兴趣。
“我们已经开始积极准备,也许是时候让国内的广大投资者认识我们了。”景林资产创始人蒋锦志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值得一提的是,上海景林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是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资产管理类特别会员。
而景林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持有香港证监会发出的资产管理牌照,在海外也拥有较强的认知度。
“其中海外机构客户包括主权财富基金、大学基金会、大型银行、保险(放心保)公司,跨国公司、养老金和家族基金等,国内机构客户包括中国工商银行总行、中国银行总行和招商银行总行在内的多家银行和知名企业。”景林资产官网介绍说。
不过截至目前,景林资产在公募业务上尚未有进一步的行动。
尽管目前3000多亿元的资产规模相对于公募基金差距较大,但私募基金的发展得到了业内一致认可。“现在是婴儿期,阳光私募形成初步格局将需要10年。”著名私募基金创始人上海汇利资产总经理何震判断说。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