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茅台 28家机构给予“买入”评级
贵州茅台是QFII中报重仓的个股中,机构评级家数排名第二的股票,共有44家机构对该股给予评级,其中,一个月内共有28家机构给予“买入”评级。
据《证券日报》市场研究中心与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上周五,贵州茅台最新价为231.88元,QFII中报共持有789.85万股,与上期423.69万股相比增加366.16万股,本期持股市值188892.32万元,QFII持股占流通股比例为0.76%。
行业地位领先
贵州茅台上周五最新收盘价报231.88元,8月1日以来至今,区间累计涨幅为-5.91%,动态市盈率(TTM)为22.18倍。
从业绩来看,2012年中报披露,报告期内公司共生产茅台酒及系列产品基酒3万吨,分地区来看国内营业收入为128.98亿元,同比增长34.08%,国外营业收入为3.67亿元,同比增长78.17%;报告期内高度茅台酒和低度茅台酒毛利率分别为93.69%和91.63%,同比增加0.20和0.53个百分点,其他系列酒营业收入为10.83亿元,同比增长65.18%,毛利率为74.88%,同比增加10.2个百分点。报告期末预收账款为40.45亿元(上年同期为49.35亿元),较2011年末减少29.82亿元。
2012年8月10日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以4.08亿元与关联方集团公司、技开公司和习酒公司共同投资设立茅台财务公司,投资总额和注册资金为8亿元,公司占51%,财务公司经营范围为对成员单位办理财务和融资顾问、信用证鉴证及相关咨询代理业务、经批准的保险代理业务、担保、委托贷款及委托投资等。另公司自筹资金投资约7.16亿元实施茅台国际大酒店建设项目。
从基本面看,国酒茅台是世界三大蒸馏名酒之一,曾于1915年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作为我国酱香型白酒典型代表,同时也是中国白酒行业第一个原产地域保护产品,是世界名酒中唯一纯天然发酵产品,构成持久核心竞争力。2010年5月8日上证报报道,贵州茅台董事长袁仁国指出公司已初步制定中长期发展目标,到2015年,公司主要产品产量预计超3万吨,预计实现销售收入260亿元;到2020年,产量预计达超4万吨的目标,销售收入预计实现500亿元。2011年年报披露,公司计划到2015年茅台酒基酒产量达到4.5万吨,系列产品产量达到6万吨以上。2012年上半年公司生产茅台酒及系列产品基酒3万吨。
竞争优势明显
公司是中国白酒行业领先企业和酱香型白酒行业垄断者,其销售收入占细分酱香型白酒市场总收入的80%,是典型的产品垄断。公司产品90%以上进入高端市场,产品主要有53度、低度和年份酒。公司预计2012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1%左右(2011年营收为184亿元,同比增长58.2%),增幅高于成本和各项费用增速。2012年7月,国家商标局官网显示公司申请的“国酒茅台”商标已通过初步审查。
从股东持股情况来看,2012年中报披露,前十大流通股东中,3家基金、2家QFII、1家保险合计持有3159万股(上期6家机构持3206万股),其中广发聚丰基金持有815万股(上期持940万股),中国人寿保险持有809万股(上期持656万股),QFII-摩根士丹利国际持有412万股为本期新进。股东人数较上期减少3%,筹码集中度高。
山西证券认为,根据公司预算规划,2012年目标实现销售收入273-288亿元,同比可增51%以上,利润增速更可达60%以上,目前来看目标达成概率较大,预计公司2012-2014年每股收益分别为13.71元、19.26元、25.62元,对应动态市盈率分别为18.1倍、12.9倍、9.7倍,维持“增持”评级。
日信证券认为,预计贵州茅台2012-2014年业绩分别为13.04元、18.40元、24.38元,估值较为合理。尽管中期业绩低于预期,但随着下半年高端白酒景气逐渐稳定,终端消费将逐渐好转,预计公司全年收入增长51%的目标仍有望完成。从长期看,国内高端白酒仍有不小的市场空间,而茅台在行业中的竞争优势越来越强,所以维持对茅台“推荐”的评级。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