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篇
指数基金:困境下走出三条创新路
国内指基规模最大的易方达基金公司及指基业绩领先的富国基金公司接受《证券日报》基金周刊记者采访谈指基创新
■本报记者 赵学毅 陈 霖自2004年第一只指数型基金诞生以来,指数型基金发展迅猛,指基的资产净值占全部基金总资产净值的比重也在逐年扩大。但遗憾的是,指数型基金近5年回报率整体跑输主动股基,并且“牛短熊长”的市场在持续考验着被动投资的赚钱能力。
易方达基金公司旗下共9只指数型基金,资产规模521.4亿元,为国内指基规模最大的基金公司;富国基金旗下5只指数型基金年内平均回报率-2.32%,成为指数基金最抗跌的基金公司。两公司在接受《证券日报》基金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指数基金在如今困境下,不断创新,探求未来最佳的发展模式。
指基发展陷困境
虽然国内指数基金近几年发展较快,产品数量增加较多,但指数基金发展过程确实面临一些新的困难。
易方达基金对《证券日报》基金周刊表示,一是近几年股市一直比较低迷,缺乏赚钱效应,投资者长期投资的意愿不足;二是随着指数基金行业发展进一步市场化,市场竞争变得愈发激烈;三是现阶段产品同质化还比较明显,指数基金目前以股票型为主,主要集中在沪深300等几个重要核心指数。此外,还存在着部分指数化产品规模偏小,流动性不足等问题。虽然如此,还是比较看好这一领域未来长期发展趋势。
富国基金产品总监邵欣炜博士则对此认为,指数基金发展面临三大困境:一是市场长期走熊严重制约了指数基金的大发展;二是部分基金公司对指数基金发展缺乏综合、长期的战略规划,较少考虑自身的投资优势和特点,这也间接导致国内指数基金产品设计同质化严重,投资策略单一化;三是衍生品市场发展缓慢,投资者参与度较低。市场对冲工具较少,制约了投资者构建避险策略组合。
指基三条创新路
对于创新,富国基金产品总监邵欣炜博士同样总结了三条。
其一,类型、风格不断丰富。投资方向从单市场的股票投资逐步发展到跨市场的股票投资,基于债券指数和境外指数的产品也被不断开拓;投资风格逐步从宽基指数细分为规模指数、风格指数、行业指数、策略指数等各种风格;运作上,采用了开放式基金、ETF、分级基金等多种形式,投资上应用了完全复制、指数增强等多种策略。
其二,多样化的ETF。ETF将以其交易便利、组合透明、费用低廉以及配置属性强的特点继续提高市场份额。同时,为了满足不同风险收益偏好投资者的投资需求,诸如跨市场跨境ETF、债券ETF、主动管理ETF、杠杆ETF、反向ETF、商品ETF等一大批创新型ETF产品也会逐步推出。
其三,更低的费率。随着国内证券市场效率的日益提高,费率水平的不断市场化,以及融资融券业务的逐步推进,未来指数基金的费率水平将不断降低。
对于指数基金的创新,易方达基金同时表示,国内指数基金有两个比较重要的趋势值得关注:第一个是指数产品的进一步多元化,从宽基指数到细分指数,从股票指数到债券指数、黄金指数、大宗商品指数、能源指数等方向发展,可投资产品产品越来越丰富,投资者的选择也越来越多;第二,从海外成熟市场的发展看,指数基金在资本市场国际化的过程中承担了重要的职责,随着国内资本市场国际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指数基金产品创新将在这一个过程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探秘指基未来路
中国股市牛短熊长,市场波动使各基金公司做好指数基金的难度增大。今年在行业轮动加快的市场环境下,指数型基金业绩也落后主动管理的偏股基金。易方达基金及富国基金在接受《证券日报》基金周刊记者采访时,均对指基发展开出药方。
富国基金邵欣炜则表示,预计未来细分行业的指数基金会越来越多,投资人可以根据国内股市风格轮动的特征,在不同的行业指数基金之间转换,满足行业配置的需求;同时,结合债券市场低风险特征,以及债券指数的逐渐丰富,未来债券类的指数基金也会越来越多;在专户等非公募领域,指数基金同样有重要的作用。
[上一页] [1] [2] [3] [4] |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