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奔私潮”再次来袭
今年6月1日新基金法的实施没几天,就有多位明星基金经理“奔私”,包括包括华夏基金副总经理刘文动、嘉实基金投资部总监明星基金经理刘天君、交银施罗德史伟、平安大华基金投资研究部总经理颜正华、天弘基金高喜阳、汇丰晋信廖志峰、信达澳银周强松、中银基金彭砚等多位基金经理因个人原因辞职。11月中旬,坊间曝出重磅猛料,原华夏基金总经理范勇宏将离开华夏,加盟中国人寿保险资管,12月份有消息称,安信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程定华离职,有传言说程定华将投奔私募。
点评:公募基金经理“奔私”屡见不鲜,公募基金俨然已经成为私募基金经理的“黄埔军校”,私募基金经理公募派中甚至还能细分出“华夏系”、“嘉实系”、“交银施罗德系”等等。截至目前有超过100名公募精英投身私募行业。明星基金经理“奔私”虽然引发市场关注,但因为私募机构普遍规模较小,投研平台无法与公募基金匹敌,也有不少公募基金经理“奔私”后水土不服,业绩欠佳,所以投资者应该理性对待,不可盲目“追星”。
8.险资有望直投阳光私募
12月份私募圈内传出,目前保监会正在修改《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投向上会更加放开,将助推保险资金直接投资阳光私募产品。
点评:保险资金运用管理办法的修改,使险资的投资渠道更广阔,一些大型保险公司可能会寻找投资管理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做的都比较到位的私募公司,这对于私募行业可谓重大利好,因为保险资金规模巨大,而且资金属于长期,且险资的投资专业性强,能够理解阳光私募的投资理念,但是私募界有一个公认的说法:“规模是业绩的敌人”,一旦险资投资阳光私募之后,私募机构能否在管理大规模资金时再创佳绩,对私募而言任重而道远。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