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多终于出来了,新获批的一对多产品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预期规模都比较小,平均为2~3亿元。二是灵活配置型一对多产品占了绝大多数,是绝对的主打产品。这些一对多产品将会给股市带来新的风险与机会。
蹊跷的微基
由于新获批的一对多产品预期规模都远远小于公募基金,是公募基金目标规模的几十分之一,甚至几百分之一,我们不妨称呼这些一对多基金产品为“微基”。
发公募产品,基金公司玩命地追求规模,目的只有一个:管理费。而一对多产品,基金公司不追求规模了,追求的是业绩提成。试想,一个两三亿元的微基,即使净值增长率翻番,基金公司又可以提取到多少业绩报酬?由于信息不透明,我们无法测算出清晰的绝对数,但可以肯定的是,一对多真正能够给基金公司带来的收益,绝不会比公募产品高。从当前最新的情况来看,新发行的一对多规模正在越来越小,预计未来对于基金公司收益的边际贡献也将会越来越小。
3问基金公司
公募基金与一对多都是理财产品,都由专业规范的资产管理机构进行运作。但比较一下他们所发行的这两类理财产品,却可以发现它们背后的理念、策略等有很大的差别。从目前相关基金公司不小心泄露的理财产品的一些情况来看,笔者首先有这样3个疑问。
公募为什么不搞规模控制
一对多都是小规模的基金产品,既然一对多可以规模控制,公募基金产品为什么不可以主动地进行规模控制,以提高基金的流动性,提高基金的收益?回想一下市场以前的一些情况,从公募到一对多,暴露出的是一个行业道德问题,难道为富人理财就需要那么认真细致,为百姓理财就可以自由粗放?从理论上讲,公募基金也可以搞规模控制,而且方式方法有很多,但绝大多数基金公司都不搞,因为会少收管理费。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看,这其实就是另一种层面上的利益输送,即基金公司使用从管理公募基金上得到的收入,来支持一对多的运作。
一对多为什么品种单一
说到流动性,一个全新现象就是一对多绝大多数都是灵活配置型产品。对比公募基金,按照银河证券研究所对于开放式基金的进一步细分,有股票型、指数型、偏股型、灵活配置型、股债平衡型、偏债型、纯债、一级债基、二级债基、货币市场基金等。现在的一对多里,绝大多数产品属于混合基金大类之下的灵活配置型基金,品种高度单一。
作为首发批次的产品,毫无疑问都是最为重要的产品,由此可见基金公司们对于灵活配置策略极端高度重视。为什么公募基金里灵活配置型产品就得不到这样的重视?为什么一直都不是主流?目前,市场上最大的基金类别就是股票型基金,但这类基金那个60%股票投资仓位底线,已受到很多投资者的质疑,此次基金公司高调给富人理财,放弃了股票型基金,集体重点选择灵活配置型基金,是否也表明他们的一种态度?
信息是否可以绝对不披露
一对多产品的私募性质让基金公司热衷于它,一个很诱人的原因可能在于可避免信息披露,进而避免被监督。前期,投资者普遍担心一个问题,信息披露不公平的情况下,公募基金产品的利益是否会受到伤害? 如果不披露,基金公司是否可以绝对做到什么都不说?长期以来,对于非公募产品的信息管理,很多基金公司的做法可能是违规的,即有选择地披露了一些信息,这些信息可以归纳为3类:好的信息、与业绩无关的信息和可以忽悠新资金的信息,这种做法其实就是对市场的欺骗和误导。
普通投资者:风险>机会
基金公司突然喜欢微基的理由,就在于它具有很好的流动性。微基很可能给证券市场带来新“危机”,即新的投资风险与机会将有可能会由此产生,这就是由微基们的第二个特点——灵活配置型产品是主打所决定。
从媒体披露出来的信息来看,灵活配置型的微基,股票投资比例上顶天、下踩地,全攻全守,大进大出。当看好股市行情时,这些具有信息优势、研究优势、交易优势的微基们会立刻全仓买进;当不看好股市行情时,还是这些微基们会立刻全仓退出。由于规模不大,全进全出会十分方便。
一只微基全进全出没太大关系,一大群微基全进全出,市场必定会承受不了。将来,市场上多了这么一大群在投资风格方面极力追求绝对收益、极力追求规避风险、极力进行追涨杀跌的微基,股市的上涨与下跌,会因这一批高流动性资金的搅动震荡得更加剧烈。
在这样的未来市场预期下,普通投资者既有机会,更有风险,机会可能一晃而过,风险可能突然降临。如果说公募基金是市场的稳定器,那么,一对多将是市场的搅动器和捣乱器。